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图片 >> 正文 >> 正文

清平乐偶像范仲淹,用一篇文章,讲述被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9/17
随着历史剧《清平乐》的持续热播,那些“背诵并默写全文”天团的偶像又再一次闯入我们的视线——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这一个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其中,范仲淹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名字。不仅因为他是宋仁宗时期举足轻重的大臣,更因为范仲淹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伟岸的人格。电视剧《清平乐》俗话说“文如其人”。最能表现范仲淹品格的,当属我们学生时代的“噩梦”——《岳阳楼记》。话说回来,范仲淹虽然写下了这篇千古奇文,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去过岳阳楼。从《岳阳楼记》的开篇我们可以得知,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把当地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六年的时候,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即将落成,滕子京请范仲淹作记,特意附上了名家所绘的《洞庭晚秋图》,于是,范仲淹根据这幅画,写出了《岳阳楼记》。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范仲淹就是“云赏岳阳楼”。《清平乐》中的范仲淹在写下《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所推行的新政失败,也是刚刚被贬出京。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失败的人,写给另一个不久前经历过失败的人。但是,全文却看不到范仲淹的一点抱怨哀叹。文章一开头,写滕子京被贬以后仍然积极有为,并简单描写在岳阳楼上见到的洞庭湖,景象浩大。接着写文人墨客登上岳阳楼时的心情:这些人由于境遇不同,所见的景象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但不管这些人是悲是喜,范仲淹认为他们都是牵挂于个人的一己得失,这也是范仲淹不认可的。《清平乐》中的晏殊与范仲淹范仲淹追求的是,不计自身得失,不论个人处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君忧民。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超越了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如《清平乐》剧中一样,范仲淹因直言纳谏而屡次遭贬,但每次被贬时都拥有豁达的胸襟。每到一地,都忧君忧民。其中的原因,就是这八个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这,在《岳阳楼记》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岳阳楼范仲淹所推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或喜或悲。比方说,你不会因为天气阴沉而情绪低落;也不会因天气转晴,又开心起来。因为你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那个信念。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冷漠、薄情,而是无论你周遭的环境如何、身在何方,你都只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努力。失恋、朋友渐行渐远等等,这些“外物”都不会影响到你。《岳阳楼记》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学习范仲淹的这种旷达的胸襟。尽管这种胸襟不是凡夫俗子能够轻易企及的,但我们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改变,不也是一件好事吗?文/梦瞻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