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文|阅读|方法|试卷
届初三语文质量测试(三)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小明随父母亲游览雄关雁门,面对苍凉的古战场遗迹,他想到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两句壮语,如见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场景。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5-11题(2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谢民师名举廉,新淦人,博学工词章,远近从之者尝数百人。民师于其家置讲席,每日登座讲书一通。既毕,诸生各以所疑来问,民师随问应答,未尝少倦。日办时果两盘,讲罢,诸生啜茶食果而退。东坡自岭南归,民师袖书及旧作遮谒①,东坡览之,大见称赏。谓民师曰:“子之文,正如上等紫磨黄金,须还子十七贯②五百。”
①谒:拜见。②贯:古代货币单位。
5.中的“子”指的是。文出自儒家文化典籍《》。文中的“东坡”是(姓名)的号。(3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未尝少倦()(2)东坡自岭南归()
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人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产生新的理解,就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C.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但是棋艺却不如人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远近从之者尝数百人
9.文中的弈秋如果要以第一个学生为榜样来教育第二人,他可以引用《论语》中的“”来说理;文中“”的表现,也可以用《论语》中的“诲人不倦”来解释。(3分)
10.关于以上三篇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所选的三章语录,都是围绕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来阐述“子”的观点。
B.借两个学弈者表现的对比,阐明智力因素对学习成果并不重要的道理。
C.记述师生问答的情景,强调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才的前提条件。
D.文和文的两位老师,都能凭借自身不凡的专业水准来教导学生。
11.文具体描写东坡的语言,是为了。(3分)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6分)
观《风雨归舟图》
马乐平
①南宋宫廷画家苏显祖的《风雨归舟图》是文人画之杰作。
②展开《风雨归舟图》画卷,只见烟云茫茫,雨气蒙蒙,远山如巨斧披皴,近水似细羽轻摇。河中艄公披蓑撑篙逆流行舟,桥上乡人撑伞顶风大步疾走,神态生动。两岸泥石树丛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画右上方,明代四大家之首的沈周题七律一首,道出画面所表达的江南水乡意境之美,同时又揭示风雨归舟之隐喻情思,并抒发面对前人佳作赏心悦目和意欲追摹取习的感慨。
③《风雨归舟图》,绢本,纵97厘米,横39厘米,画面把江南风雨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图式结构远山近坡,中间江面宽阔,远处只画几座山峦,布局从繁密转向简疏,有边角之景的特点,属南宋风格。察其所用之绢,乃南宋宫廷画家传世作品常用之并丝细绢,是南宋宫廷的特殊用材。
④图绘景色具有江南水乡山重水阔的特点,画面又着意表现出风雨急骤时的特殊景致,树木的枝叶在狂风中摇曳,板桥上的行人撑伞顶风冒雨艰难前行,河中小舟上的艄公费力地撑篙破浪行驶,形态都表现得十分生动。这类风雨山水的题材在南宋绘画中较为多见。
⑤再观笔墨技法,其总体风格为刚健酣畅。雨柱是用大斧劈皴、劈染而成,气势非凡。山峦和岩石的勾斫笔力粗重浑厚,并施以长短斧劈皴,笔力坚劲,皴后加大块水墨渲染,形成石体峻厚的形态。远山更是边皴边染,皴染相融,泊岸和水渚用水墨拖染,墨色有浓淡虚实变化,营造出雨雾迷蒙的辽阔空间感。树木干枝的勾画劲拔纵放,更具骨力,风中摇曳的枝叶犹如写草书般快疾爽利,充分体现出画家极强的控笔能力及娴熟精湛的技法。人物线条刚劲利落,水波用铁线画成,都与画面的气势相当融合,可以看出苏显祖确是南宋时期绘画水平极高的宫廷画家。
⑥宫廷画家一般都以逢迎皇帝及上层阶级的喜好,创作歌颂良辰美景、国泰民安的作品来获得嘉赏和封禄。从本图来看,苏显祖并未有此倾向。他绘出狂风骤雨以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艰辛,又以迎难而上的人物形象体现民众不畏艰险、冲破恶劣环境的坚定信念。顶风冒雨之高士代表中层阶级,艄公代表普通民众,都勇敢地奋力前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之不屈的气节。由此可见,此画在民族意义上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画作,具有震撼人心的里程碑效应。
1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析第②段画“”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13.第②段画“”的句子排在本段末尾,是因为。(3分)
14.关于第③、④、⑤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这三段分别从画幅尺寸、画面布局、绘画题材以及笔墨技法等四个角度进行说明。
B.第③段运用数据来说明画幅尺寸,用具体的画面内容来说明画面布局之南宋风格。
C.第④段列举树木、行人、艄公形象逼真的例子,说明此画是南宋山水画代表作品。
D.第⑤段对画作的笔墨技法详加说明,强调苏显祖代表了南宋宫廷画家的最高水平。
15.第⑥段能否删掉?为什么?(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8分)
学校应有的样子
郑朝辉
①9月30号,是一个大日子,因为这一天整个学校都会忙碌起来。
②原本因为校服统一而显得单调的校园,在这一天会变得缤纷多彩。孩子们一早就迫不及待地穿上要到晚上才派用场的戏服,在校园里一路招摇过去,引来大家的注目。如果你看到长衫旗袍,不要惊诧,你没有穿越回了民国;如果有人穿着宇航服在你身边走过,也不要以为自己身处外太空。总之这一天的校园很容易让人恍惚,每个人脸上都会有一种不一样的兴奋的光芒。
③上午照例还是要上课的,孩子们努力让自己认真听讲,但谁都能感觉到那种从心底里洋溢出来的兴奋。迟到的孩子多起来了。往常,如果一个孩子迟到了,他会非常羞赧,怯怯地在门口喊“报告”;但今天就不同了,迟到的孩子A地喊着“报告”,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胸前则挂着“导演组”的大红牌牌,这是今天最让许多同学艳羡的吊牌——迟到,因为他们在完成今天最隆重的工作。我喜欢这样的校园,有青春在这里B。
④下午的时候,校园就沸腾起来了。每个孩子都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因为他们真的很希望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