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合肥五十五中任教,经常参加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室的教改活动。我在我教的班里,积极进行一系列语文教改。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我教的班级,多次承担市、区的公开教学示范课。时任校长金问平,对我的教改活动给予很多支持,包括与全国多所学校举行手抄报交流,在班里群策群力设立图书角等。这些活动,今天看来平淡无奇,而在当时却不多见。尽管学校很支持我们的教改活动,但当金校长听我说,想带学生去滁州上《醉翁亭记》时,他也愣了一下,沉吟片刻说:“别急,我来想想。”
你也许要问,好大事啊!不就是租辆车,把学生拉到醉翁亭上堂课吗?路又不远,一天来回,很简单的呀!呵呵,那你是不知道当年,我们学校的情况。话说从头。
初二语文有一课传统课文《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并称“三大记”。每届学生都学过背过。那时教学参考图片极少,更不用说课件了。学生学习时直观感不强,影响对课文的理解。这次,我突发奇想,醉翁亭离我们不远,何不带他们去一趟呢?但立马想到交通经费问题。当时,没有九年义务,上中小学时要交学杂费、书本费的。而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附近农民的子女,那个年月,农民收入低得可怜,每到开学,班主任统计学杂费缴费情况时,总有几位同学因要迟交学费而在座位上羞赧地低着头。学期中班里收一角钱班费都有困难。面对此情,要让学生交钱租车,谈何容易?再加上大多数学生从没有出过远门,还有汽车来回交通安全问题、学生伙食等问题,难怪校长要深思熟虑,毕竟作为一校之长,师生安全是第一重要啊!
想不到的是,第二天,金校长面有兴奋之色,告诉我,车子问题解决了!他从附近一家钢铁公司借到了一辆大客车,只要我们负责一下驾驶员的接待,客车免费使用一天!大家都说,金校长果然神通广大!
解决了车辆问题,我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立马着手准备工作,当然第一件事就是向同学们宣布这一消息,同学们欢呼雀跃,欢腾不已,为能出一趟远门高兴。我在黑板上挂上全省地图,向同学们介绍了滁州琅琊山位置,结合《醉翁亭记》课文的预习,介绍太守欧阳修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基本疏通了课文的文言词语。因为有新颖的出行计划的吸引,大家从来没有如此注意力集中地听讲。到出行前,就基本上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到了出行那一天,学生们早早来到学校,长途客车也停在学校大门口。金校长早早从家里赶来送行。按照前一天的分组,组长们各带自己小组上车。我最后上车。车子开动,我从车窗看到母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目送着我们。我不觉眼睛有些湿润。
那个年代还没有高速公路,汽车在公路上颠簸,学生们却很兴奋,我让他们读课文,开了个头“环滁皆山也”,车内立马“……也……也……”声不断,课文中的二十一个“也”此起彼伏,一片书声朗朗。司机抿嘴笑,没见过这个场面。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