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资源 >> 正文 >> 正文

湖北省黄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8/24
白癜风互助论坛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44.html

机密★启用前

黄石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卷

姓名: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分钟,满分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本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中相应区城,做在其他区城无效。

★祝考试顺利★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共14分)

今天,黄石市中考如期到来,考生们带着信心和梦想踏进了考场。由于疫情的影响,1我市中考时间比往年延期一个月举行。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稳妥做好年中考工作,2市委市政府十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心。从疫情防控来看,目前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得到遏制,但境外疫情呈现加速扩散mànyán态势。疫情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中考延期可以更大限度保障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复习备考来看,3我市由于延期开学,初三学生必然面对更大的学习强度,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但是,4中考延期可以更大程度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可以说中考延期通盘考虑疫情和学情,既有因应的时势的必要性,也有彰显公平的正当性。

今年的中考,是一次特殊的中考。不管是面对()的疫情,还是面对是延期举行的中考,考生学业水平、心理状态都会经受更大考验。。同时,家长、学校也要做好学生考试期间的心理疏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没有yíhàn地完成每一场考试。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èshūB.jiéshūC.èsūD.jiésū

本题考查字音。遏制(è),疏导(shū)。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蔓延遗憾B.曼延遗撼C.蔓延遗撼D.曼延遗憾

本题考查字形。注意同音字,从语境中辨别。mànyán(蔓延)yíhàn(遗憾)。

“憾”与“撼”的辨析如下:“憾”指失望、不满意,如遗憾、缺憾、憾事等;“撼”指摇、摇动,如摇撼、震撼等。

注意“蔓延”“漫延”“曼延”的区别。

曼延:连绵不断。直线式扩展,指纵向延伸,是长而不绝,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曼延往往是完成态,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曼延”常常用于山脉、河流、道路等对象。

漫延:曼延。指平面式的扩展,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田边。“漫延”也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如“潮水向农田漫延”,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立体式的扩展,如:火势蔓延。另外,抽象事物的扩展多用“蔓延”,如“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县城蔓延传布”。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C)(2分)

A.首屈一指如约而至B.首当其冲如约而至

C.首当其冲突如其来D.首屈一指突如其来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弄懂词义,根据语境选择。首屈一指: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突如其来:事情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出现。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D)(2分)

A.①处修改为“我市中考时间延期一个月举行”。

B.②处修改为“市委市政府非常高度重视”。

C.③处修改为“我市由于开学延期”。

D.④处修改为“中考延期可以更大程度保障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A①处“我市中考时间比往年延期一个月举行”主谓搭配不当,结合语境,陈述对象是“中考”,不是“中考时间”,应将“时间”删去,修改为“我市中考比往年延期一个月举行”;B2处“市委市政府十分高度重视”语义重复,将“十分”删去,改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C3处“我市由于延期开学”介词的位置不恰当,造成两个主语,修改为“由于我市开学延期”。D.④处“中考延期可以更大程度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缺少谓语,添加“保障”后,句子完整,修改正确。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2分)

①就能为考试蓄力,为未来加油

②越需要从容、主动地应对形势的变化

③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理性、自信的心态

④只要把多出来的一个月备考时间用足了、用好了

A.③2④1B.③21④.C2③④1D.2③1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衔接式排序,要结合上下文思考。首先要根据上文语境今年中考情况特殊(“面对疫情”“中考延期”)来确定首句③,②句的内容与③有并列的成分,应紧随其后,④和1构成条件关系复句,④在前,1就排在最后,顺序为③2④1,故选A。

6.中考延期让我们的初中生活又延长了一个月。黄石中学一班决定制作一个短视频,把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一:请为这个短视频拟一个标题。要求切合于情境、语言精炼、语义明确。(2分)

激战在中考延长线上(或“考前30天回眸”)

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答题要扣住“延长一月的初中学习生活”,标题要做到简洁、形象。

任务二:请完成短视频画外音中的这组排比句。(2分)

这一个月让我们的初中生活又多了一个节拍;让我们的青春又多了一抹色彩;让我们的人生又多了一点滋味。(让我们的成长又多了一笔财富。)

本题考查仿写。所写的句子要与前面构成排比句,内容上不要与前面重复。前面句子所写内容可概括为“生活节拍”“青春色彩”,后面内容可由此发挥联想,如:“人生滋味”“成长财富”。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读古诗文,不单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藴。读杜甫《望岳》“(1)会当凌绝顶,(2)一览众山小”,我们读到了一种勇攀顶峰的豪情和俯视一切的雄心;读范仲淹《岳阳楼记》“(3)先天下之忧而忧,(4)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读到了一种超越个人忧乐的博大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济世担当;读陆游的《游山西》“(5)山重水复疑无路,(6)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读到了一种峰回路转后必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万里风鹏正举。(7)风休住,(8)蓬舟吹取三山去”,我们读到了一种乘风高飞的决心和寻求理想的乐观。

本题是主题默写,提示明确,只要注意汉字“凌”“忧”“复”“蓬”“疑”“柳”的写法,不要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②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伛,驼背。③绥,安福县。④恣,听任。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8.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本题考查断句,根据语意和特殊词语来判断。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陈元方称颍川大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A“只是出于恭敬”是客人的想法,不是陈元方的本意;C袁公说陈元方的父亲效法自己(袁公);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处事的举措却是那么一致。

10.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

(1)足下言何其谬也!

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关键字“足下”“谬”,注意句子语气。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注意语序。

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汤。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并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1—12题。(共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这首七首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提景致最美。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A应是“钱塘湖早春时节”;B应是“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绕在水上”;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

1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3分)

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A)。“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我选(B)。最美黄石矿山园,矿产遗址数百年。

A本题考查诗句中字词的妙处,找出字词,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B仿写,要结合本地风景,如:黄石国矿山公园,历经风雨数百年。著名汉冶萍煤铁,露天开采未停歇。落差四百四十米,扶栏眺望不见底。世界第一边坡陡,矿产遗址保护守。为了环境更优美,今成观赏别类景。热衷爱好者来游,定有收获记心头。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摘编自《读者》年第9期)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任何时间都是37摄氏度。

B.变温动物对能量需求更少、因而它们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

C.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它们都是人与动物的致命杀手。

D.体温37摄氏度是人类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从第1段“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可知“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任何时间都是37摄氏度”说法错误;B从第③段“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及后文内容,可知“因而它们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的说法错误;C从第⑩段“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可知“它们都是人与动物的致命杀手”说法错误。

14.从⑦—自然段来看,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3分)

从自然选择(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平衡点37)和数学原理(黄金分割38.2、建模计算36.7)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真菌可以让人类致病、致命,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所以人类自然选择体温维持在37摄氏度,而数学计算也是37摄氏度。

15.⑤⑥两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2分)

⑤⑥两段中把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作比较,突出强调了恒温动物具有的生存优势——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具体深刻说明了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这一特点。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分析其作用。⑤⑥两段中把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作比较,更好地突出恒温动物具有的生存优势——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目的是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这一现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16.根据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下面信息整合任务。(每空1分,共3分)

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无酸过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是酸性体质”“某某是碱性体质”,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而对于食物,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在意它的酸碱,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人体在对待温度与酸碱度方面表现出的相同之处是:都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1)调节能力,使体温或体液酸碱度处于(2)平衡状态。不同之处是:“黄金体温”有生物学研究和数学原理支撑,“酸碱体质”的说法却缺乏(3)科学依据。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整合能力。从文本和链接材料相对应的位置,找到符合答案关键词,填入考题相应的位置。如: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20题。(共15分)

卖板栗的父子

梁艳飞

①如往常一样,晚饭后,我来到河堤上散步。又见到了他。

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区旁的河堤上卖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连续几年来,他都在此叫卖,从不间断。

③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多,正自顾自玩耍。被他用木条围成四方形的前座,是他此刻能给予孩子的整个世界。孩子太小,玩耍过后,想要父亲陪伴。见父亲许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转右跳,时哭时闹。可他不想丢了生意,开始一边忙一边大声训斥,想借助声音的分贝与力量,让孩子乖乖听话,安静地坐下。这时,孩子越发感到委屈,哭声更加响亮,眼泪、鼻涕、污垢,在脸上乱成一团。哭声再响,也扭转不了局面,父亲依然继续他的忙碌,为顾客耐心挑选栗子,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这一刻,赚钱重要。

④男人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体形结实,皮肤偏黑,明显是在太阳下长时间劳作的样子。他与顾客交流的声音大,责骂孩子的声音也大,每次见到,我都会留意那个孩子。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前问他,孩子的妈妈去哪里了?

⑤他说,走了。

⑥走了。他没有多说,只有这两个字。

⑦之后,我见到他们多是在河堤上。他与他,一大一小,彼此陪伴,彼此慰藉。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

⑧一天傍晚,见到他们,孩子没有坐在车上,而是在他周围转圈玩游戏。细细一看,孩子腰间捆有一根长长的绳子,另一头捆在车架上。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响生意,他只能将孩子像小狗一样拴在身边。孩子没有同伴,一个人玩,周边灯光昏暗,蚊虫乱飞,近处是父亲的叫卖声、来往不息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鸣。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村庄和暗黑无边的夜色。摊前人来人往,板栗越来越少,男人忙手中的营生,眼光时不时落在孩子身上。

⑨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他补充了一句,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

⑩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隐藏在浩瀚的夜色里。我无法断定他们幸福与否,只希望,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学校,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河堤上,只留父亲一人继续贩卖板栗。

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

(摘编自年5月《散文选刊》)

1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这篇散文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买板栗的经历。

B.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变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

C.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同情与祝福。

D.这篇散文结尾直接点明了“地摊经济”的繁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文通过写卖板栗的父子境况,来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祝福。A选文并没有具体讲述四次买板栗的经历,只是写道“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B选文并没有具体写男人的家庭变故,只是为了需要提到孩子的妈妈走了。D选文结尾只是表达作者的愿望、祝福,并未涉及“地摊经济”。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每题3分,共6分)

(1)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

(提示:“他”因何而“笑”?“千斤重担”指什么?)

对他来说照看孩子就似千斤重担。孩子送去幼儿园,读书了。他可以专心的卖板栗,感觉很轻松,因而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这个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他阳光乐观的心态。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结合前后文,按照提示,赏析句子。“千斤重担”指照看孩子的任务。因孩子得到妥善安置,露出了轻松、温暖的笑容。

(2)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个孩子将接受文化教育,不再是文盲,将生活在阳光中。表达作者对卖板栗孩子的美好未来祝福的情感。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弄清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人物经历。小孩入幼儿园前被固定在父亲卖板栗车子上,度过无数个黑暗的夜晚。现在入园,将过上新生活——读书,接受文化,会有美好的未来。

19.这篇散文第⑦段“彼此陪伴,彼此慰藉”与第⑩段“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3分)

内容上前后照应,强调了卖板栗的父子俩生活中相互陪伴,精神上彼此慰藉。突出了他们父子生活的艰辛。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谨,又增强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的父子同情和祝福之情。

本题考查照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卖板栗的父子俩生活中相互陪伴,精神上彼此慰藉。父子相互依存,这是他们生存的力量,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20.这篇散文三处加点的地方都提到了“钱”。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

(1)不要钱啊,不要钱!此处“钱”指不义之财。板栗货真价实,不赚昧心钱。

(2)这一刻,赚钱重要。此处“钱”指生活费。在此时,人的生存比小孩哭闹重要。

(3)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此处“钱”指入托费。孩子的未来比钱重要。

卖板栗父亲靠卖板栗营生,工作辛苦,为了生存,但不赚昧心钱,把孩子的未来看得比钱重要。

本题考查加点词的含义。文中三处加点的“钱”的含义各不相同,结合人物处境来理解。(1)不要钱啊,不要钱!此处“钱”指不义之财。板栗货真价实,不赚昧心钱。(2)这一刻,赚钱重要。此处“钱”指生活费。在此时,人的生存比小孩哭闹重要。(3)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此处“钱”指入托费。孩子的未来比钱重要。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天极冷,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充满了煤气,汗味,与贱臭的烟卷的干烟味。里面喝茶的几乎都是拉车的,他们喝着、说着,像鸟儿炸了巢似的讲着一日间的委屈,祥子始终一语未发,可是很留心他们说了什么。他从别人的话中,吸收着生命的苦味,认识了自己,也想同情大家。

大家正说得热闹,一位五十多岁老车夫进了门,他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长,襟上肘上都已都露了棉花的衣服。老车夫刚坐下便全身都出溜下去。掌柜急忙给他喂了糖水,老车夫哼哼了两声,才睁开了眼。

祥子始终没有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老车夫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有吃一口。直到大家从外面叫来了他的孙子小马,他才将八个包子交给孙子,慢慢地吞咽了两个,吃完,老车夫再三向大家道了谢。便出了门。

祥子跟了出来,他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祥子看着,听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

21.上面文段摘编自名著《骆驼样子》,关于这部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骆驼祥子》是老舍以老上海下层平民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B.《骆驼样子》讲述了祥子屡受打击却始终不放弃生活希望的故事。

C.《骆驼样子》以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

D.《骆驼样子》通过讲述祥子的不幸遭遇,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本题考查对整本书的理解。A不是“老上海”而是“老北京”;B祥子在小福子死后开始堕落,沉沦;C《骆驼样子》主线是祥子的三起三落。而“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只是名著的一部分。

2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祥子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段的中有关细节描写进行分析。(3分)

“祥子始终一语未发”“祥子始终没有言语”说明祥子沉默寡言;“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说明祥子很节俭;“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表明祥子同情弱者;“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体现他以帮助他人为快乐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而不是整本书的人物分析。

23.老舍先生说:“我的主角(祥子)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精神以无情的苦刑。”请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的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要强的祥子为了生活,烈日下挥汗如雨,暴雨中跌爬滚打。连祥子自己都说:“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恶劣的天气,无情击打。然而,比自然带来的伤痛更严重是精神痛苦,它来源于无情的社会和没有公道的世界。坐车的人冷酷无情,在极端的天气下连一个铜板也不愿多给,大兵、孙侦探更是诈空祥子的血汗钱,让祥子精神受到重创,心爱的人被逼死,让他失去生活的希望。。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应结合整本书来理解句子。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

此刻,你正在面对一场大考……其实,到目前为止,你已面对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有学习上的“考”。比如一道习题、一份试卷;也有生活上的“考”,比如一次争吵、一种困境。

别人有意出了一道难题,考了你;你无意犯了一个错误,考了别人。有些“考”,考的是知识;有些“考”,考的是品质……

请以“考”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字。

例文:考

考,你是学子心中绷得最紧的一根弦,拨动你,奏出了眼泪与欢笑。

考,你既无情,又残酷。在古代,你总是集喜剧悲剧于一身。你可以让孔已己终生潦倒,你可以让范进一时发疯。在现代,有人得你青睐,从此离开贫穷,将命运改变;有人屡遭白眼,从此一蹶不振。你是否知道,你圆了一个初中学子的梦的同时,也碎了一个落榜学子的心。你让蟾宫折桂者风光无限,你让名落孙山者失魂丧魄。

考,你祸及同学关系,影响情绪。一次小小的你都能让平时亲密无间的同学因你而互相猜忌、欺骗,你丝毫不亚于虎呀!一次小小的你可以让一个人因为你而精神处于混乱之中,无心学习;另一个因为你精神高度兴奋,也无心学习。你决定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你让人们学会了弄虚作假,你让社会变得污浊。许多人为了你,使尽浑身解数,做了些本不该做的事情(例如替考)。为了得到你的垂青,让芸芸众生丑态百出!

考,现在的你不再那么铁面无私。原来,无论腰缠万贯的富贾,还是权倾天下的官员,在你面前,都必须将头衔抖落得干干净净,被一视同仁。而现在的你往往被权势和金钱操纵着。不学无术的富贵弟子也能登上大雅之堂;而坚忍不拔的求学者往往难享辉煌。你并没有让有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反而让他们久年埋藏地下。

考,你是那么的狭隘。仅从单方面选拔人才,无法综合评定人才。以致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人。考,你到底有多重,压得学子们鼻子上架起了眼镜,背上驮着厚厚的习题集,参考书。让学子累得喘不过气来,忍受你种种的煎熬。

你无情,有人对你已经麻木,有人对你更加敏感。不知该以何种心态面对你。你是暴风雨:积极乐观的人期盼你来得更猛烈些。而另外一些人则会被摧残得不成样子。你通常以试金石的身份出现,检测人们。考,无论你是怎样的,我都会不惜挥泪催马,与你进行千百次的厮杀。即使在你出现的一瞬间,我没有采摘到成功的玫瑰,我也会倾注全部心血,让它悄然吐出深谷幽兰般的芳香。

本文文从字顺,用语流畅。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抒发了对考的看法。全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反映了学子的心声。但文章也有偏激之处,不可效仿。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考”,限定了写作内容。提示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考”的情景:一道习题、一份试卷,一次争吵、一种困境。提示语也提示了考的内容:学习考知识,生活考品质,别人考你,你考别人……提示语提示我们这些情景主要来自于生活中。当然,我们也可以写自己遇到的“考”的情景。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写的“考”,不能只是学习中的情景,因为生活时时处处都在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