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资源 >> 正文 >> 正文

君则敬,臣则忠权力的天平为什么在北宋实现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1/10
北京最好痤疮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回望历史,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权力的天平一端是君,一端是臣,不断发生倾斜,早期是权臣扼制皇帝,后期是帝王奴役大臣。而北宋前期则是那个完美的均衡点。

宋朝以前,权臣当道,涌现了一大批诸如赵高、霍光、曹操、司马懿、王敦、高欢、杨国忠等权倾天下的知名权臣。他们的权力之大,足以架空皇权,甚至是篡权自立。

而宋朝以后,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明朝初期,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从此以后,皇权一家独大,臣子彻底成为皇家的奴仆,失去了士大夫的尊严。

(废除宰相制度的朱元璋剧照)

明朝的廷杖,在朝堂之上公然扒掉大臣的裤子打屁股,而且规定必须要打到皮开肉绽嘴啃泥,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留给你。

清朝的情况更加严重,即便是贵为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也只能跪受笔录,如果是汉族大臣,则连自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因为,那是满族大臣独享的“殊荣”,你汉族大臣,想当我爱新觉罗家的奴才我都不给你这个机会。

相对比之下,北宋的君臣关系简直不要太和谐。一方面,宋朝的皇权一直非常稳固,既没有被篡夺,也没有被架空。另一方面,宋朝还名臣辈出:范仲淹、寇准、欧阳修、包拯、王安石……

(北宋名相王安石画像)

更难得的是,宋朝文人言行间散发的独特魅力是此前此后都不曾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比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吁为官者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志在为王朝前途分担忧愁,为天下百姓谋求幸福,这种远大的抱负已然超出了为官者的“本分”。

如果范仲淹的例子还不够典型,再来看看另一位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隐约间已经透露出帝王气象,那么张载的横渠四句简直就是迸发出圣贤气象。

像范仲淹、张载这样“口出狂言”,在明清时期与谋反无异,即便是在汉唐时期,为臣者也万万不敢以帝王自比,以圣贤自居。

(北宋名臣范仲淹画像)

国学大师、史学名家陈寅恪先生评价说:“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诚然,宋朝是中华文化的极盛时期,也是文人最幸福的时期。

宋朝的士大夫,思想是自由的,个性是解放的,人格是被尊重的。宋朝的官员,不但工资高,而且拥有史上最宽广的舞台,最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宋朝君臣关系的完美契合。

“君则敬,臣则忠。”《三字经》里的这句话是对宋朝君臣关系的完美阐释。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君则敬: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便在太庙里立下誓碑,命令子孙为皇帝者“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历朝历代中,也唯有宋朝真正做到了“刑不上大夫”。宋朝皇室不仅给了士大夫施展抱负的舞台,还给了他们自由和尊重。

臣则忠:宋朝的文官简直不要太幸福,地位高、待遇高、工资高,以包拯为例,真实历史中的他官做得并不算很大,但一年仅基本收入折合成人民币就有万之巨。如果是像王安石那样做到宰职,光靠工资就可以养活上百家丁女眷。

宋朝官员生活得这么滋润,会不会腐败堕落呢?答案是,并没有。宋朝的皇帝虽然没有什么骨气,但宋朝的士大夫却是史上最有骨气的。南宋灭亡时,文天祥誓死不降,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宋朝士大夫对皇帝以及国家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

(南宋名臣文天祥)

宋朝在君臣的完美配合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两宋三百多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农民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在真实历史中都是影响不大的小规模起义),宋朝也是历史上唯一未亡于内患的朝代。

但是,宋朝的问题在于,解决了内部问题却忽视了外部问题。辽国、金国、西夏、蒙古,宋朝一直是强敌环伺,文强武弱导致宋朝两次亡于外敌之手。

回头思考一个问题:权力的天平为什么会在北宋实现了平衡呢?究其原因,是皇帝对待臣子的方式变了,改猜忌为信任,改侮辱为尊重,改剥削为优待,改奴役为自由。正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绝佳的文化氛围下,士大夫的主人翁精神尤为凸显,使他们更加高尚、更加无私、更加心怀天下。于是君臣相辅相成,造就了最美好的时代。

参考资料:《宰相故事》、《宋史》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