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开篇第一句就是范希文好友滕子京被贬巴陵郡,进而交代了整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你知道吗?《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图片来源于百度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范公在文中写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勾动了多少人的内心,感慨万千,人生当如何?
图片来源于百度岳阳楼巍峨地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它所处的地形恰恰与范公笔下的“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不谋而合。很难想象范公是怎样通过一幅《洞庭晚秋图》把岳阳楼描绘得如此多娇。
图片来源于百度《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
图片来源于百度岳阳楼始建于公元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南朝宋元嘉三年(),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然后沿用至今。
图片来源于百度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米,南北长约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以下附上几张岳阳楼的照片。不喜勿喷。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来源于百度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