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是皮日休最为著名的诗了,有人说皮日休这是在为隋炀帝翻案,其实却并不是,因为在最后一句的前面是有个定语的,就是“若无水殿龙舟事”。一方面是肯定了开拓大运河的功绩,另一方面却又把矛头指向了“龙舟事”,所以,他翻案的是开凿大运河之事,而否定的是隋炀帝本人。
皮日休,字袭美,号逸少,曾居襄阳鹿门山、号鹿门子,复州竟陵人,晚唐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家世代务农,少时同兄弟们一起在家乡耕作,日劳夜读,倍尝艰辛。稍大后皮日休便经常步行到附近陆羽曾求学过的书院踏访和吟赋,他平生最崇尚陆羽先生的学识和为人,他写过十多首以茶喻情之诗。
翠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皮日休二十多岁时便开始游学结交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以求进步。之后皮日休在襄阳城南鹿门山紧傍著名诗人孟浩然的故居结庐隐住,在隐居期间苦攻经史,兼赋诗文,希望得到名士的举荐,然而弹指间十载有余,最终没能踏人官场,但他仍未放弃。
最终皮日休选择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了用诗文敲开权贵之门,他并没有直接赴京,而是开始了绕道漫游。路途之中,他登上高峻的佛祖山主峰,远望天门山与龙尾山两峰相峙,气凌霄汉,俨然登天之门;两旁火门山,金杯山,扑船山等山一字排开,如列屏幛;北望京山,霞飞云舞;南瞰天沔,碧湧平川,不觉诗兴豪发。
落霞如绮绚晴空,坐对天门欲下舂。
十里孤峰层汉碧,数村残照半江红。
荒城市瞑人归牧,远浦沙明水宿鸿。
回首长安何处是,崔峨宫阙五云中。
皮日休翻越逶迤的大别山,荡舟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行吟岳阳楼,登庐山、天柱山、涉颖水、临即州转道蓝天,才最终到达长安。在这一年多的跋涉中,他沿途广泛接触了社会,亲睹了劳苦大众和地主豪绅悬殊的生活水平,深刻体会了现实的黑暗和严酷,对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拍案叫绝。所以他用诗文讽刺黑暗现实,反应社会现状,为被剥削的劳苦人民发声。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咸通八年(年),皮日休以榜末登进士第,次年他被选调外放苏州判官。他离开长安后,一路饱览了华山、嵩山、扬州等地的佳山丽水,到苏州结识了甫里名士、诗人陆龟蒙,两人一见如故,常在一起饮酒吟诗,世称“皮陆”。
几年后,因才华横溢,经人举荐皮日休回到长安当了太常博士,但他持才傲物,又见不得官场污浊,仍郁郁不得志。于是年,皮日休因不满在长安应酬和侍制的拘束,自告奋勇出任毗陵副使。
皮日休从长安出发赴任,途经天门山时正是夕阳西下,余辉绚丽,渐渐明月升空,清辉遍野,而后肚中饥饿。皮日休敲开一茅舍借宿,只见一老婆婆正对清灯愁坐。听明客人求食求宿之意,忍不住潸然泪下,原来她的儿子被征兵丁打起义军去了,丈夫也当了军队担夫。今年粮食收成都交税了,肚子熬不住饿,只有上山拾橡子。但拾的人太多了,所以每天清晨踏霜而出,夜黑而归。皮日休听罢,拍案而起,挥毫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橡媪叹》。
深秋橡子熟,散落榛芜岗;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挡。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不久后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以疾风暴雨之势,席卷长江南北;皮日休没有到毗陵去担任副使,而是毅然参加了起义行列。黄巢很爱其才,他也为黄巢写下大量的战斗檄文和安民文告。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不难看出这首《牡丹》和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牡丹敢于在晚春一花独放,花中称王的形象于气魄,其实是在称颂起义军领袖黄巢。
年,起义军失利,黄巢率皮日休等千余人退至泰山,唐军穷追猛打,最终黄巢和皮日休均下落不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