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资源 >> 正文 >> 正文

有家长建议把岳阳楼记移出课本,只因文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9/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千古名句都出自于北宋范仲淹的笔下,而且都一样来自名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之所以可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他抒情写景言志都十分考究,因此广为人称道。而且编入了我国现代语文课本,作为书本中屈指可数的几篇传记文学之一也可见一斑。是近年来关于岳阳楼记是否应该继续保留在课本当中,有多位专家提出了研究意见,大意是《岳阳楼记》的争议颇多,因此许多家长纷纷认为应该将此文移出课本。让我们来听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一、为何要删?范仲淹之所以会写下《岳阳楼记》,是因为受他的好朋友、也就开篇讲到的巴陵郡太守滕子京所托,当时他重修了岳阳楼,于是借此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这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而专家们的意见就跟滕子京有关。1、滕子京的处世为人之道滕子京,名宗谅,河南人士。年,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时考取了进士,步入仕途,也就在这个时候,两人结识为友,可是在那以后,滕子京一直是军事推官一类的基层干部,而范仲淹由于得到了宰相王曾的赏识,升迁调进京城,成了一名京官,在皇帝身边工作。之后,范仲淹还向朝廷推荐滕子京,将滕子京也调进了京城,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年,当时宋仁宗已经19岁了,可刘太后还在实施垂帘听政,不愿将朝政大权交还宋仁宗。于是,范仲淹和滕子京先后上书朝廷,请求刘太后还政于宋仁宗,只可惜直到两人抵御西北,这件事也没有转变。年,范仲淹被派遣到了西北边疆,防止西夏的入侵,就是在这段塞上生活时,范仲淹写下了《渔家傲·秋思》的名篇。后来在范仲淹的推荐下,滕子京也来到了西北边疆,任甘肃泾州知州,协助范仲淹作战御敌。当时西夏军队大举进攻时,泾州之地首当其冲。滕子京手下兵少将寡,但他没有退缩,率领部下浴血奋战,与数千农民一起坚守城池。后来,范仲淹收到他的求助信后,才率领宋军赶来解围。此战后,滕子京将十六万贯公款散发给了将士,来犒劳边关将士,抚恤遗属,祭奠英烈。此事在朝廷眼里却是十分大逆不道,随后滕子京被人举报私用公款,朝廷派人前往检查时,滕子京竟然将账簿烧毁并托词意外,朝廷因此怀疑他中饱私囊又苦无证据,因此将他贬至巴陵郡。之后他到此一年,大兴土木,修渠办学,岳阳楼也是在这个时候重修,可他所用又非公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据记载,滕子京并没有使用省库公帑,而是采取了盘活民间老赖的欠款来修建的,也就是以官府之便,替民间百姓的讨债,谁家的债要不回来了就可以委托官府,官府则从中抽取少许。由此可见,滕子京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争议的能吏啊。只不过滕子京在修缮巴陵郡后做的一件事又让他沽名钓誉的骂名传了千年。当时他在岳州重修岳阳楼、举办府学,并计划于洞庭湖修建堰虹堤。可是河渠尚未完成,他就沾沾自喜地想以此为政绩,央求当世三大文豪范仲淹、尹洙、欧阳修为这三桩成绩写“记”,这件事足见其好名如此。他与范仲淹、尹洙、欧阳修三人都是好友,既然是朋友了,得到他央求也不好推辞,只能勉为其难写下一文,替其鼓吹张目。实际上,府学成绩如何,尚未可见;堰虹堤只有计划而根本就还没有修建,只有图纸上的筹划,却已经被欧阳修夸奖为“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这三篇当中《岳阳楼记》最有名,修建岳阳楼的过程也比较经典,虽然岳阳楼是真的重修完毕,但其中也有不妥,固此事之荒唐引时人非议。2、范仲淹未曾到达岳阳楼这就是家长们认为该删的重点理由,当时范仲淹在西北御敌有功,回到朝廷后才听闻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之后一年滕子京请求他帮忙写下文章记录传世。范仲淹在朝政上是出了名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且人格高洁。但是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仁人君子,对于亲朋友僚一向呵护备至,有求必应。所以在这件事上,对待多年的好友,范仲淹想说的说就都写在文章之中。他深知滕子京的优点缺点,这个曾经雄才大略,却又不拘小节的老友,如今渐渐变得即汲汲于名利,而又在心理上郁郁不得。于是范仲淹决定要写一篇文章认可他、指导他、激励他,同时也是一种共同勉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之言传唱开来,而是这篇不曾到过岳阳楼,却流传于世的《岳阳楼记》就诞生了。为此很多家长认为滕子京不是一个好官,不太适合作为传唱出现在课本当中,而且他为了求名并不在意范仲淹见没见过岳阳楼,导致《岳阳楼记》这么一篇应景的文字,竟然也是在范仲淹未曾抵达实地所写,如此一来文章的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二、为何不删?1、滕子京篇幅很小而他也未必不是好官其实在岳阳楼记当中只在开篇提到了滕子京为官一事,虽然百废待新之词有些夸大,但这本就是老友间的情谊,况且文章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应该因为滕子京身上的非议,因为这篇散文除了第一句,其余的部分并非为滕子京而作。而且事实上滕子京到底是不是贪官本身争议也挺大。例如,当年范仲淹在出任泰州盐官期间,滕子京任职泰州从事。当地建于唐朝的捍海堰,由于常年的海水侵蚀,堤坝已经不堪重负,每逢风暴来袭,海水的倒灌就会让沿海百姓损失惨重。于是范仲淹提出重修捍海堰的建议,在修堤的过程中,范仲淹和滕子京一起顶着风雨,抢修堤坝工程。在堤坝修成后,此堤被称为“范公堤”,可是滕子京爱民如子,敢为人先的形象给范仲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范仲淹将他视为知己,之后也是力荐滕子京。2、范仲淹的抱负值得学习在范仲淹眼中,无论是滕子京的好名好利或自伤身世,都不值一哂,既不值得表扬,也不值得批评,所以他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后引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指引,告诉他内心的方向要比所在的位置重要的多,既是政治号召留在此地,也是伦理告诫。所以敛财求名没有意义,感怀自叹也没有意义,“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士大夫既以天下为己任,心系国家,岂可贪慕荣华富贵。想必这也是对老友滕子京提出的最为严厉的批评。君臣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句话之气魄宏大,要放到当时的政治局面中方能理解。我们已经无法考究到这些劝诫对滕子京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句子已经成了鼓舞世人志向的的教导。结语我们常说读书要结合背景而观,我们了解到了滕子京为官饱受争议,我们也就犯不着去歌颂其功绩。当是我们还曾经读到过范仲淹自幼家贫,每次煮米后要等到粥凝结成块,才切块食之,即便如此他也早就胸怀大志,所以他后来为官正直,文章豪迈十分值得我们细读品味,因此在我们了解了背景后我可能就不会那么纠结范仲淹到底去没去过岳阳楼了。《岳阳楼记》能流传千古不是没有道理的,文章中不论是叙事抒情还是写景都极为贴切,未曾登楼,却将美景描绘得如此声色并茂,可见文笔之高;而一句又一句直抒胸臆的豪言壮志更是震古烁今,引起多少人将造福百姓为己任,将此作为毕生追求。参考资料:《岳阳楼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