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太大,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有多少?你如何去选择的问题。古代诗词、文章这个涵盖面太广,就文章一途,古代就有论,铭,记,赋,表等各种文体形式,而这些文体中更是名篇叠出。如苏洵的《六国论》,刘禹锡的《陋室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曹子建《洛神赋》,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这些都称得上是传世名篇,而这些名篇也仅仅只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坛硕果中的沧海一粟。美文在前,读起来唇齿含香,回味无穷,使人欲罢不能,但这样的体验,却是你必须要有这样的心境。曹操的“东临碣石”,李白的“千金散尽”,苏轼的“千里共婵娟”,陶渊明的“忽逢桃花林”,周敦颐的“濯清涟而不妖”,庄子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些都是美的不要不要的,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刘禹锡的“山不在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传世之文,字无需多,“陋室铭”全篇仅八十一字,可谓字字珠玑,增减一字都丧失其韵。山高水深,没有产出,那也只能是穷山恶水,就如世间之人,光鲜的外表,如果胸无点墨,那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思想境界的高低,无法用物资去衡量,因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小贩将外表光鲜的桔子卖给刘基,最后刘基发现光鲜之内却是败絮,小贩面对刘基的责问,如此说道:“当今世上骗人的事到处都是,岂止是我一个?请问,那些威风凛凛的武将,从装束看,比孙子、吴起还神气,可是他们真正懂得兵法吗?那些气宇轩昂的文官,难道他们真正掌握治理国家的本事吗?寇盗横行,他们不能抵御;百姓困苦,他们不能救助;贪官污吏,他们不能处置;法纪败坏,他们不能整顿。这些人一个个身居高位,住着华美的房舍,吃着山珍海味,喝着琼浆玉液,骑着高头骏马,哪一个不是装得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的样子?又有哪一个不像我所卖的柑子那样,表面上如金如玉,内中却像是破旧的棉絮呢?”刘禹锡落难被贬,被知县刻意刁难,短短半年时间,被迫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愤然之下写下这篇《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