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资源 >> 正文 >> 正文

正式开展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6/19

范文正是谁?苏州人,范仲淹是也。

没错!就是那个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朱熹评价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风流人物”的范仲淹。

清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在苏州登天平山拜范公祠时,他写下了《范文正祠》一诗,开篇头一句便是“文正本苏人”。

苏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所出的风流人物不计其数,范仲淹却能在此间中独占C位,为何?

因为苏州的文脉昌盛,便是范公一手缔造的。他曾说:“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在苏州任知府期间,范仲淹捐出了一块原本给自己的风水宝地,创办文庙府学,并邀请著名学者来苏州讲学。苏州文庙府学后经多次增修扩建,占地极广。其规模居东南诸学宫之首,声誉卓著,影响纵贯宋元明清四朝。这种庙学合一的体制更为后世和他地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

为此,姑苏区双塔街道联合苏州碑刻博物馆共同举办“文正本苏人”范仲淹策展,将现存近50方相关碑刻,作为见证历史前行的闪亮坐标;将如今非遗大师苏作,作为诠释范仲淹“先忧后乐”品格的精神灯塔,以期最大程度地反映范公遗泽与苏州千年府学风雨兼程近千年的历史。

让我们跟着小编来“文正本苏人”

范仲淹策展先睹为快吧。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碑

该碑由翟耆年篆额,郑仲熊撰文,米友仁书丹,徐宲刻石。

苏州文庙,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创立。南宋建炎四年()毁于兵燹。绍兴十一年()为恢复礼乐,重振江南文风,平江知府梁汝嘉重建。大成殿重修完毕,为记载此事特立此碑,此乃苏州现存最早的记载整修文庙的碑刻。

该碑书法别具特色,笔势刚劲有力,结构浑然天成,具有纹绣洒脱的风姿,是不可多见的“小米”遗墨,碑上文字历经动乱仍清晰可见,完好如初,如此大的碑,如此精湛的书法,这在米芾之子米友仁的传世书法艺术碑刻中是极其稀有的一块,可以称得上是米友仁的代表作。

范仲淹《岳阳楼记》款题三面扇

扇幅宽47㎝,高32㎝,总共有三个面,顾名思义为“三面扇”。通常折扇为二个面,而鲜为人知的三面扇,它却能展示出三个面。该作分二画一字,一幅为“松下听泉图”,一幅为“赏月图”,再一幅为行楷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表达了范仲淹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范仲淹名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白玉异兽印纽

印面5.2*5.2*4.2cm(长*宽*高)。异兽钮印白玉质,印钮为苏工浮雕工艺,正中为隆起穹顶为一半正圆形与天相应,象征着范仲淹高洁的品性。四周守护四尊异型瑞兽,象征着范仲淹守护天下苍生。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上起顺读“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鸟虫纹八字。

“荷塘清趣”系列琥珀雕

此作品创作手法为借景巧雕,为三件荷花组合而成,分别用绿珀、金珀和蜜蜡三种材质雕刻,采用浮雕、陷底、阴刻等雕刻手法,借用琥珀天然皮色并以琥珀内部冰片为依托,来表达湖光潋滟的荷塘景色,也以此象征范仲淹清廉高洁博大胸怀的崇高品德。

“先忧后乐”款题竹臂搁

此作品创作手法为竹刻留青,雕刻范文正公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经常保持这种观点,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古人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而范公之泽於苏州,何止五世?

自年苏州府学建立之日算起

范公遗泽已近千年!

范仲淹以其博人的胸怀和远见卓识,捐南园宅地兴办府学,开创左庙右学的规制。自此之后,苏州社会风尚由崇武渐化为尚文,为东南开世代文风,姑苏文化从此昌明而成为礼仪之邦,实肇基于此。拿科举为例,纵观中国科举制存在的一千三百年间,苏州地区共出产文武状元五十人左右,数量居中国各市(地区)之首。到清代,“状元”更是成了苏州“土特产”。

除了在苏州兴办学校、发展教育,范仲淹一生都与故乡苏州保持着密切地联系,从早期治理水灾、到晚年设立范氏义庄,或者从范仲淹诸多咏写苏州的诗篇中,都能一次次地感受到范公对故乡的特殊情感,以及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精神和文化遗产。

在此,我们化用先生自己的话向他致敬: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此次“文正本苏人”范仲淹策展

在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展出

展陈时间于6月16日至8月28日

欢迎市民前来参观。

编辑:综合处季赵量

审核:综合处叶华艳

发布:综合处周筱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