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几乎是每年中考补考内容,所以一定要掌握精准快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经常考察得句子有三类:
第一类: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能体现文章主旨得句子;
第二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句式比较特殊得句子;
第三类:有古今异义词,或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翻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翻译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
1:留——朝代、年号、日期、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庆历四年,滕子京嫡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是年号,巴陵郡是地名,滕子京是人名,翻译时保留下来,搬照到译文中就行。
2:替——单音节词替换双音节词;一词多义......
例: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应该译为双音节“推测”、“惧怕”、“埋伏”。
3:调——指特殊句式翻译
记住顺序:(定)主谓补(定)宾
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补——翻译句子若是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存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人)看见渔人,很是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5:删——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6:贯——贯穿全文,看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六、替、调、补、删、贯”是中考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经常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并且灵活运用。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信:准确
达:通达
雅:有文采
初中文言文翻译口诀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补出,倒装调换;
异义活用,置换现金;
无义虚词,删去不译;
领会语气,务求直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