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成都耒阳岳州杜甫孤舟湘行之路线图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9/29

三、泪洒岳阳楼

年,蜀中战火重起。

七月半这天,夔州府柏都督忽然一身戎装来到杜甫家里,说是来跟休病假的杜甫告别,随身带来一些银两和补品。

“工部大人好生将息,学生要到前线打仗了。估计一时半会回不来。工部大人的大作,让夔州名扬了天下。有什么事可以给我带信。”

“哦,都督大人,正好前几天我舅舅让我去郴州走走,还没得及向您通报。您走,那我也走了。感激之情,不知所言啊。”

确实,杜甫忽然接到舅舅崔玮的信。官居五品的舅舅告诉他,蜀中起烽烟,如生活不适,可以去郴州投奔他,那里山明水净,适合写诗。

于是二人当即相互拜别,依依不舍。翌日,杜甫用大部分积蓄,买了一条湖南人的帆船,带着家人顺江出蜀,赶往湖南。

开船之前,在家门前的瀼水河畔,杜甫与十七岁的小儿子宗武就行程有过一番商议。

宗武说:“我没想通啊爹,刚才那个船老大说,去郴州,从夔州直接向西,走湘江,要近得多。”

“我眼下还是没打定主意,究竟是去郴州,还是回河南老家。我都这么老了,不想客死他乡啊。更想顺便会会江湖间的亲友。”

“哦,您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我们不用太赶,悠着走。就像那年从成都到云阳那样,走走停停小半年?”

“对的,我身体有病,赶不得,只能是走走停停。”

继续顺江而下,出峡江,第一站到江陵(今荆州)。船老大一点没赶,可船儿顺着风,千里之遥,一天多一点时间就到了。

秋高气爽,站在风驰电掣的船头,杜甫忽然想起已经故去六年的好友李白,想起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想起李白向自己夸赞过多次的洞庭湖和岳阳楼,他想要是李白还在,一定要拉着李白一块登楼,饮酒赋诗,疯张一回。

翌日,在江陵的弟弟杜观家里,杜甫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十多位亲友。尽管病情尚重,连酒都没法喝了,杜甫还是诗兴大发。

杜观早就替哥哥把房子都准备好了,屋子里也安置得挺舒适的,然而一觉醒来,杜甫有一种浓重的客居感涌上心头,这是为什么?不知道。

勉强在江陵呆了几个月,毅然移居公安。这里有几个极好的朋友,接待也非常不错,又住了几个月。

年底,挽留不住,离开公安,到了岳阳。

一路迤逦而来,是与山河故人的告别之行,还是对人生真谛的最后寻求?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他生来就注定了是一个奔波劳碌的命,只是苦了他的家人。他当然知道,却无法自控,他的孱弱的躯体里,一直有一股火在烧。

船泊岳阳,杜甫平生第一次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他一生爱登高赋诗,然而直到登上岳阳楼,他才相信这是自己一生苦苦求索的极处。

读过李白“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的楹联后,在临湖矗立的顶层栏杆前,杜甫忽然老泪纵横,寒风中久久伫立,一股前所未有的诗情,在他胸中漫涌。

回到船上,写下了著名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

古往今来,岳阳楼诗汗牛充栋,光李白就有好几首,还有刘禹锡、孟浩然、黄庭坚等大家。最好的,历代公推杜甫这一首!

冬日的岳阳比蜀中寒冷多了,登岳阳楼受了风寒,哮喘大发作,又囊中告磬,杜甫不得不在岳阳滞留了一个冬天。

这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可能是他晚年最惨的一段日子了。岳阳没什么朋友,写了一首这么好的诗,也换不到一顿酒饭,战乱之后啊。

偶尔厚着脸皮给地方官递上名帖,也是“残杯与冷炙,到处含悲辛”。生计主要靠宗武在岳阳城里摆地摊卖药,一家人只能完全住在船上。

此时的杜甫,已经与乞丐无异了!不过杜甫从夔州一直开过来并经常居住的船,并非乌篷船那样的小船,至少有两张帆。

因为长江风高流急,洞庭水深浪猛,船太小是经受不了的,何况还将要溯水而上。加船老大,船上共有六、七口人。

图自网,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