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看清平乐,多少高考必背篇目出自江西文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10/28

服化道皆上乘的《清平乐》在4月6日正式上映了,该剧高度还原了宋仁宗时期社会的方方面面。画质精美,细节考究,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是从《清明上河图》带着宋朝的繁华与富庶从东京徐徐走来。令人惊喜的不仅有演员的高颜值,亦有高超的演技,还有对历史的尊重。让人看后欲罢不能,巴不得一口气看完69集。

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不多,前两年正午阳光出了一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这次的《清平乐》出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属于那个时代自带当芒的灵魂人物。当晏殊、范仲淹、欧阳修一出场,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晏殊的《浣溪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燕归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浅吟低唱,画音流转,长短不一,可和可唱。

看《清平乐》,晏殊在烟雨中吟诵《浣溪沙》让人惊叹原来宋词不仅可以朗读,更可以吟唱,而欧阳修的出场又让我想起了掌年在知乎上罢占热榜的——哪个省份最没存在感?宁夏、河北、广西纷纷来凑热闹。而最没存在感的江西默默地坐着不说话,因为他有另一个名字——阿卡林省。就是国人根本不知还有江西这样一个省的存在,许多人甚至会误以为江西是某个省的省会。真是大写的一万个尴尬!

说到江西为什么如此没有存在感,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我们暂时也不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每到高考,我们做的语文试卷,有一半被江西才子垄断了。唐宋八大家,除开苏轼一家三口,剩下的五个里三个都是江西人: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翻开每一年的高考必背篇目,更是到处是江西文人的身影。

首当其冲当然是我们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一定是必考的,然后晏殊的《浣溪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以上这些篇目一般要求倒背如流,怪不得有人打趣到,江西在哪我不知道,但宋朝的江西文人让我多背了许多诗词倒是真的。一张试卷在必背篇目能看到他们,选择题中能看到他们,古诗词鉴赏还是他们,徒增了试卷的难度!

其实,说到有宋一朝,江西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号称两宋文人半江西,满朝文武半江西。

除了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这些名人,江西的临川被称为“才子之乡”就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的大儒朱熹在儒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孔子,也是江西人士。宋朝有位宰相,其中江西籍多达50人。

此次的《清平乐》能把这些江西才子搬上荧屏,让世人所熟悉,也为江西增添了光彩。每位江西文人各有宗派,各具风骚,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读书入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有的抱负都得以施展,在宋朝奏出了华彩乐章。而我独爱晏殊欧阳修。

晏殊,现是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人,擅于填词,工于长曲。词风清丽,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值得说道的是晏殊不仅自己有才,教育也有方。其第七子晏几道也是宋词有名的大词人。同样,晏殊的女婿富粥也是一人才,只比晏殊小13岁。这样的年龄差放在现在也是一新闻热点,但晏殊爱才,年龄不是问题,出身不是距离,只要有才一切可谈。

如果说晏殊是传统的士大夫形象,做诗题词,入仕做官,而欧阳修更比较符合传统的文人形象。

记得小时候看《神雕侠侣》,印象最深的就是李莫愁每到深情时便吟诵:“为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当时并不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更不知何人所写。后来上文学课,学到了欧阳修。才了解到欧阳修不仅善写辞赋,也诗写情诗。比如与“为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意思相近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就是出自欧阳修之手。

说到欧阳修,学子们除了他的《醉翁亭记》外,他的奇谈轶事也不少。传说欧阳修写文章时并不喜欢选择安静的书房,而是意外地会选择这“三上”,那就是马上、枕上、厕上,他说只有在这些地方,他才会文思泉涌,灵感乍现。

此外,欧阳修还是个颜控,非常喜欢美女,一遇到美女就喜欢填词,为此本来高中状元的他只被赐了第十四名。甚至,为了一首《望江南-江南柳》还被贬,贬到了现安徽滁州,于是作下了千古闻名的《醉翁亭记》。从这里也能看出,欧阳修并不像传统的为官者,而是颇具文人风度。

一部《清平乐》的播出让宋史再次吵热,也让江西文人粉墨登场。但愿,从这部剧以后,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江西,熟悉江西人和江西文化,不再被常年占据“最没存在感的省份”之首。

本文由夫子聊教育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