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寺庙里面都是藏龙卧虎之处,就连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也有很多的身处少林寺的武林高手。比如说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空见神僧,拥有千手如来掌的方证大师等,都是远离烟火之气,隐身寺庙的绝世高手。
而我们最熟悉的逍遥神仙,济公也是出身于灵隐寺,在历经各种劫难后,济公更是远离尘世间,而灵隐寺也因为济公的存在,成为了了一座充满神仙气息的寺庙。就像这些世外高人一样,灵隐寺不仅在千年后屹立不倒,更是承载力历史所赋予它的新的使命。
如今,在灵隐寺有着一副14字的对联,历经年风雨,写尽天下大智慧,多数人都做不到。所以,这14字对联依旧为人们指点迷津,指明方向。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这副14字的对联,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大智慧。
01灵隐寺的前世今生
每一座寺庙的建成,都离不开佛教的传播。我国古代非常信仰佛教,尤其是在现实中找不到的希望的百姓们,更是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传达会了普渡众生的神仙和佛祖,其实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
时至今日,人们也会去一些寺庙许愿,祈福。再加上一些寺庙有过一些关于神仙的传说,所以人们会更加相信寺庙是一个可以完成自己心愿的地方。
其中坐落在杭州的灵隐寺就是一座充满佛教精神以及神仙传说的寺庙。其实灵隐寺被建成,还要归功与它的地理位置。相传东晋咸和初,西印度僧人慧里和尚来到杭州游历,看见灵隐寺周围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独特。
它背靠着北高峰,前面还有一座飞来峰,所以在这两座山峰之间,灵隐寺就被承建起来了。因为坐落在山峰之间的灵隐寺,多少会带着神秘感,而礼佛之人更加相信,这样的地理位置会有神仙在此修炼。再加上当地秀丽的风景,灵隐寺一度成为香火圣地,寺庙的僧人也是非常之多。
灵隐寺的香火也不是延绵不绝的,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帝王对佛教的态度不同,灵隐寺也在萧条和繁盛中沉浮。南北朝时期,灵隐寺就曾被扩建,香火十分的旺盛。到了隋文帝时期,更是修建了神尼舍利塔。
但是,看似风光的灵隐寺,在不同的年代也经历着不同的遭遇,在元朝时期就遭遇过战火的毁坏,到了明朝,灵隐寺更是经历了多次的火灾和无数次的修复。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灵隐寺还历经了多次的局部和整体的修复。所以,灵隐寺能够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
02灵隐寺暗藏14字对联包含大智慧
很多的古代建筑因为其宏伟的外观和壮丽的景色,而得到一些诗人的青睐。比如《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对岳阳楼及景色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宽广的胸怀。也正是因为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把岳阳楼描写的十分的壮美,所以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又多了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
处在杭州的灵隐寺也曾被很多的诗人赞美过,像白居易写的《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贾岛写的《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等,都是对灵隐寺的绝世美景的赞美。但是,灵隐寺中最让人觉得充满智慧的地方,还是那副14字的对联。
这14字对联的内容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单从表面来看这副对联不难理解,就是告诉世人,人的一生哪有那么多的诚心如意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只要达到自己心里标准的一半就可以了,所谓知足者常乐。
灵隐寺的这14字的对联和儒家文化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儒家里面的中庸理论非常高深,但是最基本的就是万事万物不要过度,选择一个折中或者是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人世间相处。
就像汉武帝时期的汉朝一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国家开始尊崇儒术,大力推广中庸之道。不做过激的行为,让百姓的生活归于平静,同时减少赋税和徭役,不再去做激化矛盾的事情。其实也就是找到能够平衡政府和百姓的一种“度”,从而让阶级矛盾趋于缓和,进而能够和平相处。
灵隐寺的这副对联,虽然没有儒家的中庸之道那样的大气磅礴。但是它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起到一个提点的作用。时常告诫我们,不要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外力,而让自己陷入无休无止的索取和贪婪之内。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衡,去做自己能够达到的事情,凡事也不一定要非常完美。
就像曾经在灵隐寺出家的济公一样,做到不被世俗所束缚,更不会被物质所牵累。虽然富足的家世,足以让济公在人世间过的丰衣足食。但是济公心之所向便是人世间的所有美好。虽然不能做的尽善尽美,只要不忘初心就好。
03总结
如今的灵隐寺已经成为西湖的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景点,依旧是人来人往,香火不断。只是,承载的历史使命发生了变化,现代人更多的是去放松心情,欣赏美景。
而在古代,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信奉佛教之人,想必也是去寺庙寻找内心的一种平衡。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许多的东西更会让人们丧失掉自己的本心,所以一处好的寺庙和一些超脱世俗的指点,就显得弥足珍贵。
而佛教里面的一些智慧,往往会给平凡人以最不平凡的提醒和方向。而灵隐寺以及这副14字的对联,就像是一位历经风霜的老人站在人们的面前,所有的狂风暴雨在它们面前都会显得渺小。所以,生活中的我们也要学会适当的放手,享受当下的生活,一些事情做到“半称心”就可以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