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悠悠羌笛,述不完的故乡愁;漫漫长夜,流不尽的征夫泪。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首《岳阳楼记》让范仲淹名垂千古,从而让人很少记起他的词作。虽说他现存的篇章不多,但篇篇令人回味无穷。
范仲淹北宋仁宗年间,西夏崛起于西北,连年侵犯北宋。而范仲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而这首脍炙人口的《渔家傲·秋思》正是作于此时。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是江苏人,南方人对季节的变化总是非常有感触。边塞的秋天和家乡总是不同,空中的归雁又飞回衡阳,没有丝毫的留意。开篇词人便用一个“异”字总体概况自己对边塞秋景的感受。而写到归雁作者则用了典故,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便不再南飞。王勃在《滕王阁序》也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描述。无留意三字用笔遒劲,写得非常干脆,也从侧面反应了边塞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大雁也无法忍受着边塞之苦,但是自己却还要坚守西北,从而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引发出来。接下来词人着重对边塞的景色进行描写:黄昏,号角声在城楼的四面响起。层峦叠嶂里,落日长烟笼罩的孤城紧紧关闭。
衡阳雁去在这里,一幅凄凉萧索肃杀的边荒画面通过词人简单的勾勒呈现在我们面前。《词洁》曾经赞道:一幅绝塞图,已包括于“长烟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诗最工、最多,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而孤城闭,则隐晦的表明边塞战事吃紧,并不顺利。
范仲淹在来西北之前,西北军队曾多次被西夏击败,范仲淹可以说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词人是竭尽全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只是稳住局面,被动防守。因为北宋朝为了维护统治,将最精锐的军队驻守在京城,而忽视边疆防御,这种重内轻外的策略,让范仲淹努力经营变得毫无意义。
落日孤城在词的下阕,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进行了强烈的抒发:饮一杯浊酒,敬我万里之外的亲人,我并非不想回家和你们团圆,只是因为战事吃紧,无暇顾及。不只是我,多少戍边将士今晚彻夜不眠。悠悠羌笛,是他们无限的思想之泪。
词人在这里再一次用典,“燕然未勒”指的是东汉的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词人在这里意指西夏未灭,无以归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能够像窦宪那样统帅精锐的军队主动出击,而不是龟缩在城池,这般被动防御。
戍边之苦因为朝廷的妥协无作为,让多少将士的努力化为泡影,让多少将士的鲜血白留,让多少的将士对故乡望眼欲穿!而作为统帅的自己却对此无能为力,词人不仅仅是要述说自己的思乡之苦,而是推己及人,表现所有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怀念,更是对朝廷的边疆策略的失望和痛惜。
梦中故乡悠悠羌笛,述不完的故乡愁;漫漫长夜,流不尽的征夫泪。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改变了词只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题材,对后世苏轼和辛弃疾也是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的先河!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忠武,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