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开学季,一批小朋友也变身“小同学”,正式成为小学生,然而,昆明一些小学则建议入学新生学习“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此话题在昆明本土网络平台彩龙社区引发热议,有人因此提出疑议:让连字都认不全的小学生学习大观楼长联,是否拔苗助长了?
大观楼长联由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所作,这副共计字的长联上联写滇池风光,似一篇风光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借物抒情,勾勒出云南波澜壮阔的历史,如诗如画的风光,享誉海内外,让昆明大观楼成为与中国四大名楼齐名的风景名胜。
大观楼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两百多年,大观楼则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风景名胜众多,历史上虽处边疆之地,但不少文人骚客都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他们笔下的昆明各具神韵,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这副大观楼长联。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年间,其底蕴来自建筑艺术与时间流转,更来自于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状景怀古,意境深远的长联与名楼相映增辉,形成文化内涵深厚的人文景观,是人们了解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我国古代楼阁文化蓬勃发展并源远流长,加之文人墨客的提笔挥毫让这些建筑流传至今,任何一处古代建筑,我们到现在依然能在课本里看到这些与之相应的墨笔:“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黄鹤楼等等。古往今来,名山大川、亭台楼阁皆因文人墨客的文章诗赋而闻名天下,流传至今,这是一笔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应该去了解和学习的,而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一定会获得出类拔萃的成长。
在翠湖畔独坐观荷,在官渡古镇享受悠闲时光,在大观楼领略“天下第一长联”的文化魅力……这里总有看不完的美景、讲不完的故事。昆明,人文荟萃、风景秀美,从来就是一个涵养文化根脉、彰显文化韵味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家长,我们渴望孩子多多接触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底蕴,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获得一个多样、丰盈、积极的精神世界。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特别是接受本地优秀历史文化学习应该是越早越好的,有家长在热议中是这样说的:“作为家长也不必焦虑,孩子的记忆力远超出我们大人想像的太多,我家小朋友四岁就会背大观楼长联了”。因此,小学一年级建议学习大观楼长联,发挥城市文化底蕴优势可以鼓励。(昆明信息港评论员陈秋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