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嘉兴南湖一古楼,乾隆多次游玩,深陷其中,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2/11
北京青春痘医院哪些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21727.html

南湖位于浙江嘉兴市区东南,烟波浩渺的湖面,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称嘉禾第一景。与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湖,与绍兴东湖齐名。古称陆渭池或马场湖、滮湖等。南湖又分东西两湖,而东西两湖形似鸳鸯交颈,因此又名鸳鸯湖。有年历史,是吴越角逐之地。时令金秋用“轻烟拂渚、微风欲来、菱香四溢”来描述这里的迷人景色,真是恰到好处。据史籍记载,五代时吴越王钱廖第四子广陵王钱元璙任中吴节度使时,在南湖之滨筑登眺之所,后才逐渐形成烟雨楼名胜,成为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

南湖中心有一湖心岛——“烟雨楼”,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明嘉靖二十七年(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河泥填于南湖之中,堆成了面积17亩的湖心岛,并于第二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以前,每逢清明(南湖水会)、荷诞(荷花生日和观莲节)、中秋佳节,湖上游船如织,歌舞不绝,好一副江南盛景。清代以后,相继建成多个亭和堂,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

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时期,相传吴越王的四儿子——中吴节度使广陵王钱元璙看中风景秀丽的南湖,河渠纵横、湖水广阔、绿树成荫建造的,“筑台鸳湖之畔,以馆宾客。”遂为游观登临之处。烟雨楼建成之后,几经兴废,阅尽人世沧桑。南宋时被毁,而后近百年销声匿迹。南宋中后期,在旧址基础上几经修缮得以“旧貌新颜”,也是历史中描述烟雨楼诗句最多的时期,可惜又于宋元交替时毁于战火。随即到了史记方志和时人笔记更完善和详实的明清,民国七年(年)嘉兴知事张昌庆动员地方士绅募捐重建烟雨楼,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大修。随着嘉兴的繁华,烟雨楼复成名称,再次经历了鼎盛繁华的时期。

烟雨楼为一座重檐画栋,朱柱明窗的五楹二层重檐歇山建筑,前檐“烟雨楼”匾额笔力苍劲,这是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所书。楼前的两棵古银杏树,系明嘉靖二十八年(年)在湖心岛建烟雨楼时栽种,距今已有多年树龄,时代更迭,岁月流逝,他们依然屹立在古楼前,似看淡尘世事,笑谈风雨中。烟雨楼也在苍劲古树的掩映下,显得更雄伟壮丽。

大厅内陈设按晚清格局布置。底层大厅摆放清式红木靠椅,古朴雅致。堂上高悬“分烟话雨”匾额,两侧柱联是“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正面墙上挂有四片大理石山水画,左侧墙上挂有刘海粟先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时题写的一阕《满庭芳》贺词,右侧墙上挂的是贺敬之先生题写的新诗《致南湖船》,两侧壁上挂有当代书法家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的书法作品。

登烟雨楼二层的楼梯呈“八”字形,建在屋后室外。登上二楼,室内是宽敞的厅堂,堂上匾额为85岁书画家王个簃先生篆书“湖天一览”,堂上摆有三面清式靠椅。站在厅外前廊,南湖美景一览无余。在蒙蒙细雨中眺望远方,青山绿水进入眼帘,烟雨楼的重檐飞翼、古色古香与湖面的一望无际、烟雨朦胧的秀丽景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最早知道烟雨楼,也许是通过《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道长约江南七怪在中秋佳节以武会友,预约地点就是烟雨楼,于是便有了这贯穿全书的中秋佳节烟雨楼之约。或者是因为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才有所耳闻。无论是哪种,烟雨楼的雕梁画栋,雕澜玉砌以及江南水乡园林的建筑风格都足以吸引古往今来的名家骚客前来驻足游览。

烟雨楼后花园,有形状奇绝,错落有致的太湖石叠成的假山,以自然勾连相接,玲珑别致,并可悟出多种动物态势,惟妙惟肖,可见当时石匝技艺精湛。假山上南湖二字为郭沫若手书。据说太湖石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从王店镇的吴园移到这里来的。太湖石主要产于太湖中西洞庭山附近,它在很深的湖底下,经过千百年风浪的冲击而形成千孔百洞形成玲珑剔透的观赏石,是古典园林中最好的叠山材料,有皱,透,漏,瘦四大特点。

湖心岛上建有东西两座“御碑亭”,将乾隆题诗刻石于内,现大都保存完好,为南湖一大名胜。

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御碑这首诗是乾隆第二次南巡(年)游南湖时,留下的诗句.他把烟雨楼比作蓬莱仙岛,把南湖比作杭州西湖,觉得天然美景足以畅怀,根本不需什么渔礁耕牧图了。乾隆前两次来南湖都是阴雨天,湖上烟雾迷茫,未能眺望远景,引以为憾。因此他在诗中还表露了盼望于晴天游览南湖的心情。果然,他第三次来南湖时,天气放晴。乾隆驻跸南湖期间,先后赋诗二十余首,乾隆对南湖烟雨楼的特殊感情还反应在他第五次南巡时,带去了烟雨楼阁,在承德避暑山庄青莲岛上豪银三万五千余两仿造了一座烟雨楼,取名烟波致爽。目前岛上有两处御碑,游玩时可不要错过啊!

御碑亭前是清晖堂,也是登岸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建筑,是清同治六年(年)嘉兴知府许瑶光为赞颂乾隆皇帝南巡所建的一座门厅。后又在清晖堂左右各建厢房,南边是菱相水榭,原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品茗茶,赏湖景,看菱花,楼景湖景,茶香菱香,悠悠如神仙,所以题门匾“小蓬莱”。墙上挂有几幅书画条幅。其中有著名书画家王个簃先生85岁时题写的俚句:“万丈光芒革命船,船上点燃燎原火。四海翻腾看今朝,全靠我党来掌舵。”还是值得一观的。

“烟雨楼”南侧还有一处古迹,便踏着台阶前去寻找。这是一南一北有两座小亭,南面的叫“来许亭”,北面的叫“鉴亭”。“来许亭”匾额是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题写。门上有副对联“更将绿酒酹黄菊,烦向苍烟问白鸥”展现超凡脱俗的心态。亭中挂有一幅许瑶光的画像,画像旁边是一付许瑶光的自撰联“因竹为亭春荫在地,以兰作室静气可人”。是诗中看出许瑶光为官的平静心态。

同治十二年(年),许瑶光任期届满,在进京述职前,修建“鉴亭”,以示有始有终,并亲撰《鉴亭铭》一篇,以戒邪恶,辩疑惑,使嘉兴府衙良好官风得以传承。墙上陈列有许瑶光在嘉兴为官十八年政绩。许瑶光任嘉兴知府时,刚经太平天国战乱,嘉兴人口从万,降到不足万,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经许瑶光十骑八年治理,嘉兴又恢复繁荣景象。故嘉兴人在湖心岛立亭纪念,世代不忘他的恩德。

“烟雨楼”岸边停靠着一前一后两只木船,两船一大一小,大为画舫,小为游艇,船体表面桐油已经发黑,但船身依然硬朗。为了纪念此船的革命历史,起名“中共一大”会址船,又名“红船”。历经沧桑的红船保存完好,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难历程。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红船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湖从此成为党的诞生地,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国红色旅游之源。

画舫东侧湖边有“访踪亭”,亭匾为杨尚昆同志题写。亭中立有一碑,碑上刻的是董必武同志年题写的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我们知道董必武同志是“中共一大”代表,那艘画舫是跟据董必武同志回忆复制的。

美景下必有美食,南湖的特色美食就是南湖菱,菱壳薄而无角,肉厚而鲜嫩。我们知道一般的菱都是有尖角的,那为什么南湖的没有角呢?这里有个神话故事,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南湖,在品尝菱角时,不慎将嘴唇刺破,便戏说道:小小青菱,若无角,岂不美哉!谁知,这话正好被菱花仙子听到,此后南湖菱就变成无角的了。

南湖有菱无角,状似元宝,又像馄饨。生吃,脆爽清甜,做菜,清炒红烧,美味佳肴。据说嘉兴南湖菱,因产于南湖烟雨楼前的荷花池而得名,是菱中罕见的珍品。

嘉兴南湖“烟雨楼”,既没有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也没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雅致。有的只是“棹歌远如秋波绿,塔影中分晚照红”,有的只是“四时天色有晴雨,一片湖光无古今”。

假期旅游登上烟雨楼,临窗而坐,俯视整个湖面,游船如织,迎面吹来阵阵凉风,在悠雅的江南丝竹声中,提起紫砂壶,慢慢地喝上一口微温的茗茶,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