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幸福娃
中国古代有两个赫赫有名的大功臣,一个是王阳明,聪明智慧;一个是曾国藩,用“笨功夫”赢得威望。
王阳明的聪明,让人望尘莫及,曾国藩的“笨”,让人想逃离。
曾国藩有句名言:“勤则百弊皆除”。
他前半生可以说是处处碰壁,是妥妥的“失败者”,甚至是他人眼中的“笨人”。可后来他却成为力挽狂澜的大国功臣。
曾国藩不仅读书用笨功夫打仗也是。
别人科举考试,差不多都是一次过,可曾国藩是屡战屡败,屡败屡坚持,一共考了7次才中,从14岁考到2岁,整整9年,这在大人物当中是绝无仅有的。
有一天夜晚,有个小偷悄悄的溜进他的房间,躲在房梁上,准备等他们家人熟睡后顺点东西。
他看曾国藩坐在书桌前背书,想着肯定一会儿功夫就完事儿,打个盹。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曾国藩硬是没把《岳阳楼记》背下来,直到夜里两点,小偷都睡醒了,他还没学会。
最后,小偷实在看不下去,指着曾国藩就打趣道:“就你这个笨脑袋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吧。”
只见小偷把曾国藩读的文章倒背如流,不一会儿就背完,拍拍衣袖走了,留下一脸蒙圈的曾国藩。
这样的“笨功夫”,曾国藩不仅用在读书上,就连打仗,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鸿章刚到曾国藩手下时,觉得他没出息,不想跟他干。跟着他打仗,就像跟着一个工程队在干活。
别人进攻,他的“工程队”在挖坑保护自己,最后硬是用这样的方式,把被动强攻,变成围堵,让敌军自己突围。
这样的“笨功夫”,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曾国藩的成功,给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个希望,就是“我可以很笨,但我可以更勤奋。”
曾国藩的功成名就,归根究底离不开两点,一点是刻苦上进,一点是不管多难,都会坚持下去。
这是一个人能否成事的关键。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也尤为重要。
学习书法,先做足字外功夫,再动笔,更容易。今天我们来看看需要准备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
1.毛笔
有人经常纠结,到底用什么样的笔,才能写好字?
其实,写好字,跟笔没有直接关系,跟造笔的理念有关。就连尼龙做的毛笔,都能写好字,可见只要有毛的特性,都可以当毛笔使用。
南堂后主李煜,用丝绸作笔,一块布卷起来就可以当笔用;南宋陆游则是用大猩猩毛做的毛笔写字,他在《自书字帖》里就有记载。
就连张旭用长发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也让人拍手叫绝。
可见,毛笔能不能写好字,笔毛不是主要问题,最主要的是设计毛笔的理念。
毛笔,以圆形设计为基础,能“60度”发挥它的无限变化。
相比于西洋画用的刷子,需要各种大小序号,而毛笔不用,一支笔就可以粗细等各种变化,一一完成。
毛笔的毛,之所以论根细分和组装,是因为毛聚焦起来能发挥,散开也可画出不一样的线和面。
仿佛每一根毛都是活的,在打开和聚拢间,收放自如。
这样的毛笔,可以把点,线,面的变化,发挥到极致。
毛笔具有“四德”之品性,分别是:尖、齐、圆、健。
笔毛爆满聚到一起,形成的形是尖,可画细线;散开是齐平,可画粗线和面;圆形笔杆,是手写运笔时,方便捻转的变化;健是笔的弹性,书写过程中,运笔力道变化,皆可快速弹回。
古人聪明,把万毫齐力和千军万马的凝聚力,指哪打哪儿的智慧,都运用在一支小小的毛笔上。
中国人发明的毛笔,早在制作理念上,就把书写和画法上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所以,字写得好不好,主要看用笔者的悟性和努力了。
2.用墨的浓淡变化
古人用墨,基本上是现磨现用,墨的颜色偏乌黑、光亮、清澈,写出来的字有气势。
用墨的浓淡,看个人偏好和作品要求来定。
董思翁善用淡墨,刘石庵善用浓墨,苏东坡用墨,自谓须湛湛如小儿目乃佳。
以前的书法家,大多喜欢用浓墨,有“淡墨伤神”的说法,这点从晋、唐、宋等书法墨迹本中可见,颜色多为黑亮为主。
现在我们用的墨汁,都是加工比较精细,用墨之前要摇一摇,摇匀了再倒出来使用,用多少,倒多少,及时清理为好,。
.半生半熟的宣纸
纸对于书法效果还是挺重要的,它影响到我们写字时,用笔,用水,用墨的问题。
古代书法家的用纸,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
书法家虞世南的《兰亭集序》和欧阳询的《卜商帖》用的是最早的麻纸。
从魏晋到唐代,皮纸书写运用比较盛行,像王羲之的《兰亭序》,米芾的《淡墨秋山诗》用的都是皮纸。
竹纸始于晋代,米芾的《珊瑚帖》使用的就是竹纸。
我们现在用的宣纸,大多都是清朝中后期的,主要是画画使用。
现在写字画画的纸,千奇百怪,但在古代,能用上纸写字作画的绝非穷苦人家。
书画大师张大千,为了用上一张好纸作画,花掉全部家当,还欠下多两黄金的债。在现代相当于花上亿元买张纸作画,真是奢侈。
一张好纸,能让书画家的作品更是一层楼,韧而能润,纹理纯净,搓折无损,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李可染曾感慨:“没有好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
一张纸,就像书画的生命。
早在唐代,宣纸就被列为“贡品”,因为它耐老化,不易变色,具有“纸中之王”的称号。
现在的宣纸,可分为熟宣(不吸水,用于国画工笔)、生宣(吸水,用于国画写意)、半熟半生(刚刚好,用于书法)。
熟宣用于书法,运笔不易过快;生宣,用于书法运笔要快,水要少,否则容易晕开,一般写草书可用。
半生半熟的宣纸,用于书法比较多,容易把握水和墨的量,运笔适度,可快可慢。
4.砚台
古人用砚台,是一种文化和品味,现在人练书法,有个装墨的东西就行。
砚台有很多材质,石头的居多,只要能把墨磨下来就行。
米芾有言:“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
意思是砚台,只要下墨好,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颜色和形状都是次要的。
过去很多文人都喜欢砚台,米芾还专门写了一部《砚史》,蔡襄也写过一部《砚记》。
像欧阳询,米芾,蔡襄这样的文化人,都喜欢跟读书有关的东西,所以砚台也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一纸一砚,一笔一墨,皆可在书画世界里沉淀岁月,在笔尖上惊艳人生。
古人云:“明窗净几,笔墨纸砚,皆极精良,亦是人生一乐。”
线条练习:毛笔线条粗细变化,捻转笔管练习。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