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更是家喻户晓。岳阳楼也因此成为了名胜古迹。如此优秀的篇目,家长们为何要求从中学课本中移除呢?究竟是什么引发了众人争论?
争议一是“滕子京”
滕子京是范仲淹的好朋友,当时改修岳阳楼就让范仲淹著文记录此事。于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文章开头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意思是说正是因为滕子京,巴陵郡政治面貌良好,百姓生活安乐。
家长争议的是滕子京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为官不清廉,挪用公款的形象。滕子京被发现贪污后赶紧销毁证据,最后被贬官。滕子京在做官期间的功绩不可磨灭,但是小孩子不应该去学习滕子京的品行。
家长们认为范仲淹在赞美贪官滕子京,这会给孩子们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但其实范仲淹大部分篇幅是在写景和劝诫友人,希望做官能够把百姓放在心里。实为劝诫,并不是赞美。
争议二是“真实性”
范仲淹从未到过岳阳楼,只是应好友的要求而作此文,家长认为《岳阳楼记》不具有真实性,这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吗?。
语文课本看重文章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文中景物描写“浩浩荡荡”的壮阔;“春和景明“的喜悦之情;”阴雨霏霏“的悲伤之情。
范仲淹以身作则,是一个爱国诗人,在文中托物言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不应该被外物所奴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心怀国家。这些思想内涵对每个时代的人其实都具有警示意义。
家长对《岳阳楼记》的争议其实反映出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