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范仲淹,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命运对范仲淹是如此的不公,年少丧父,随母改嫁,政途上一直被贬,甚至死在了被贬途中……但这些苦难都没有能阻挠范仲淹成长成才,反而激发了他的志向,是以有“不畏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格言。我们都说,范仲淹是把“一把烂牌打好”的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岳阳楼记》去了解一下大诗人范仲淹吧!生平简介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晴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这篇文章超越了以往单纯的模山范水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时人评价:姜遵:“朱学究(范仲淹)年虽少,奇士也。他日不惟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欧阳修:“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叶清臣:“为社稷之固者,莫知范仲淹。……至于帅领偏裨,贵能坐运筹策,不必亲当矢石,王德用素有威名,范仲淹深练军政,庞籍久经边任,皆其选也。”时至今日,范仲淹虽已逝去,但他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却也一直激励着后人,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也是现阶段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263.html
上一篇文章: 同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与岳阳楼记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