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范仲淹一生被贬三次,却总能逆风翻盘,书写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9/23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kangbaiwen/m/42627.html

明代洪武年间,苏州人范文从在朝廷官至御史,因违背皇帝旨意而入狱,随即判处死刑。明太祖朱元璋在查看死刑犯的案卷时,看到范文从的姓名和籍贯,急忙传唤他到跟前,问道:“你不会是范仲淹的后人吧?”范文从回答说:“我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子孙。”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就命令左右取来锦帛,在上面大字书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元璋将这幅书法赠送给范文从,并下旨说:“免除你五次死罪!”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其有生之年就被人们奉为圣贤,广受尊重的人物。范仲淹去世后,他获封的谥号为文正公。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的谥号,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就连我们都熟悉的苏东坡,欧阳修也只是获得了次于他的“文忠公”,我们如果去看苏东坡和欧阳修写范仲淹的文章,他们对范仲淹真的是充满了敬仰之情。

范仲淹在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他的母亲谢氏为了生存,带着年幼的她改嫁到了一个朱姓人家,并随着继父的姓,二十二岁的那一年,范仲淹在和他的哥哥的一次争吵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内心十分的伤感。他决定离开朱家,同时也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读书,考取功名,恢复家族的荣耀。

离开家族的范仲淹,他苦读诗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二零一五年,他高中进士,踏入了仕途。二十九岁时,他便将自己的名字由朱玥改成了范仲淹,重归了范氏。

范仲淹初入官场的时候,因为家里面没有什么背景,所以一开始他只混到了一个九品芝麻官,但是他已经很满足了。当地的海堤,年久未修,经常发生海水倒灌事故。他就带领大家修海堤,建水利工程,当两百米的海堤修好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当地的群众感念范仲淹,将这段海堤叫作范公堤。

因业绩突出,他升官了,被召回京。有一次刘太后过生日,宋仁宗准备在朝堂上给太后庆生。这范仲淹啊就第一个站出来了,他说不可以,说朝堂乃神圣之地,怎么可以给太后过生日呢?这是其一。其二,刘太后常年垂帘听政,应当尽早把政权交还于皇帝。结果这太后暴怒,把他贬为了河中府通判。

后来刘太后病逝,他的这些反对派就开始弹劾刘太后,说太后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时候范仲淹他又站出来了,他非但没有借机报复,反而他规劝皇帝,说养育之恩不可不报,太后受命先帝保护您十多年,你也应当保全太后的名声。宋仁宗听后很感动,更加敬重范仲淹的人品,就又把范仲淹调回京城。

调回京工作没多久,宋仁宗决定要废了当时的郭皇后另立张美人为后,这范仲淹他又站出来说不可以。结果宋仁宗暴怒,就把范仲淹给到了睦州。他在牧州呆了两个月,后来又被调至苏州,

范仲淹当时在苏州当知州的第二年,买了一块地,准备安家,然后有个风水先生给他看了,说这是一块宝地,谁能得到他这家必定世代出官。但是我要说范仲淹的格局非常大,他说既然这是宝地,如果我自己盖私宅,那只能旺我一家。如果天下世子都能来这里读书学习,那将来必定是人才辈出。

于是范仲淹就把这块地拿出来,向朝廷奏请兴办苏州府学。这个举动首开东南兴学之风。后来历代经过扩建,到明清时期,他已经成了东南学宫之首,就是东南部最大的教育基地。值得说的是,直到现在,当年的校址还是现在莘莘学子读书的地方。这就是如今的苏州中学。

范仲淹在苏州待了一年半的时间。在那里他不仅兴办了学校,还兴修水利工程。后来因为治水有功,他又被召回朝廷升官了。这一次回来他变成了一个副宰相。由于他看不惯当时的宰相吕夷简,范仲淹去弹劾吕夷简,结果反被吕夷简弹劾。最后他又被贬官去了饶州。

三次被贬之后,他的好友梅尧臣看不下去了,劝他说啊,你不要太激进,少管闲事,少说话。结果他回人家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意思是宁可为抒发出自己的思想而死亡,也不为一声不响而苟且偷生。这句话后来被鲁迅化用了一下,变成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们熟知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一次被贬官期间所做的,他实际上从没去过岳阳楼,是因为他的好友滕子京。当时藤子京在任期间的重要工作,就是修复岳阳楼。于是他邀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因为范仲淹没有见过岳阳楼。这藤子京就送了一幅《洞庭万秋图》,让范仲淹看图说话。

范仲淹仅凭自己的想象,就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态度,流传了千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公元年,64岁的范仲淹在去永州任职的路上病重逝世。泰格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范仲淹用他64年的生命历程,完美的书写了辉煌的人生。

他去世之后,朝廷赠他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宋仁宗亲自在他的墓碑上给他提了词,“褒贤之碑”。在他逝世之后半个多世纪,有一位粉丝不远千里来到了他的祠堂前。这位粉丝叫元好问,就是那个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的才子,

他心怀崇敬地写下,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有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可以说范仲淹是完美之人,古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而他全都做到了。

范仲淹被贬睦州时,曾为汉代名士严子陵的祠堂写过这样几句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有人说,这话用在范仲淹身上,似乎更为恰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