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都想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意思是说读书带来的财富就仿佛将你置身于黄金制成的房屋内,言外之意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北宋年间的范仲淹,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爱国的情怀,是作者见到真实的北宋时的所想,那时灾害严重,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见此情景非但没有让灾民们用低价买米,而是下令涨价,很多人会觉得不解,但是灾民们却赞颂范仲淹是个好官,这是为什么呢?
01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名句颇多,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下面的这两句。第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句表达了两种境界,第一句是体现自己忧国忧民,爱国思想深重。第二句则是表明一种心境,不因外物而有过多的悲喜情绪,内心平静。这对于一个文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范仲淹出身贫寒,父亲早亡,年幼的他就有志向要为百姓做事,为百姓谋幸福,但是他深知自己没有皇子皇孙那样的好出身,只能通过努力做上一方的地方官,保护百姓。
于是范仲淹只能苦读诗书,寒窗十余载,范仲淹在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被书上的文字“折磨”着。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范仲淹的苦心孤诣之下,他终于考取了功名,成了他想成为的人,保护了他想保护的百姓。
但是初入职场的范仲淹还不能摇身一变成为能直接面见皇上的大官,他最初只有一个小小的官职,但是范仲淹认为无论是在什么位置,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于是又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于范仲淹成为了皇帝都青眼有加的大官。
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次年的飞来横祸,却打破了这种平静。在古时候,人们最怕的就是旱涝和蝗虫,偏偏这件事被范仲淹遇到了。
那年春天,天气很反常,往常这时都已经降了几场春雨,但是那年却一场雨都没下。
原本需要大量水分才能生长的农作物忽然就没了水,还怎么生长呢?春季这一茬农作物算是废掉了。
到了夏天,天气更加炎热,那太阳带来的热浪让很多人都吃不消,一整个春季春季都没有下雨,地皮已经开始龟裂,百姓们吃水都成了问题。
满朝文武急得满头大汗都想不出办法,这场灾难不知要进行到何时,百姓吃不到粮食喝不到水,苦不堪言,为了苍生,国家只能从国库中调粮食,接济百姓。
但是这中间有一些时间差,粮食并不会马上运到灾区,百姓们还是要忍饥挨饿。
这时就出现了一批唯利是图的商人,他们是灾区周边的富商,见到这样的情形赶紧加大人力,倒卖粮食。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朝廷上,皇帝被这些小人气得胡子都要翘上天了,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只能让大臣们一同出主意。
这时范仲淹却进谏说到:“将国库放出的粮食涨价,不仅要涨,还要将粮食的价格上调到原来的半数之多。”
这一说法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因为现在灾区的百姓入不敷出,国家不但不减轻百姓的负担,反倒还要涨价,这不是要逼死百姓吗?
除了范仲淹之外的所有官员一直否决了他的想法,认为这件事情不可行,范仲淹会作何解释呢?其他人是否会同意他的观点呢?
02为国为民的好官
范仲淹一早就猜到了其他人的想法,沉思片刻说到:“我知道各位都是为民着想,其实今日之策也是为了百姓而来。”
见无人答复,范仲淹又说到:“当今自然灾害频发,不良的商人便会趁机倒卖粮食,今日将粮食涨价,百姓虽然花了比以往高的价钱买了粮食,但是这个价钱是低于商人卖的粮食的。”
“如果商人大批量的将粮食倒卖到灾区的话,囤积在灾区,那时我们便开仓放粮,百姓会选择价低的粮食来买,灾情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商人手中的粮食便会无处可销。”
“这样一来,不但打压了商人的私心,同时也解救了灾民,一举两得,更何况,涨价只是暂时的,不会对百姓的生活造成更加坏的影响。”
“如果降低售价,我们的粮食并不是很多,到时候反倒是助长了不良商人的气焰,时间久了会出大问题。”
经过范仲淹的一番解释,其他的文武百官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于是便同意了范仲淹的良策。
果不其然,事情正如范仲淹所料,周围的商人听说这地方有灾情,纷纷花重金购买粮食,然后运往灾区,希望从中间赚取差价。
但是到了这里却傻了眼,国家正在放粮,百姓们蜂拥而至,买到了救命的粮食,却没有人光顾他们的生意。
有些粮食不耐存放,放久了就会发霉生芽,然后长出叶子就吃不了了,为了能够卖出粮食,商人们不得不调低价格,和国家用同样的价格。
但是这时国家又降低了价格,百姓还是选择去国家买粮食,商人们一再妥协,已经不祈求能赚多少差价了,只希望粮食能卖出去,不会栽在手里。
就这样商人卖的粮食也不再是天价了,百姓们也都能吃上足够的粮食,朝廷也解决了一大难题。
曾经因为粮食涨价而怨声载道的百姓终于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范仲淹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03结语
事实证明,治理朝政与处理任何问题一样,是需要头脑和智慧的,所以范仲淹的寒窗苦读终于能够派上用场了,百姓也终于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