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今日作家叶少波梅花岂能断人肠散文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8/30

梅花岂能断人肠

文/叶少波

刘克庄

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文人墨客传唱吟咏的主角。从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到黄檗禅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从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到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被赋予美好高洁、孤标傲岸的风骨,成为君子风格的象征,更有爱梅痴狂的林逋(谥号和靖),隐居孤山,终身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后世有“梅妻鹤子”林和靖之称,他在《山园小梅》里给后人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古人围绕梅花,更是创制出《梅花落》《梅花三弄》等名曲!

而南宋刘克庄也写有一首与“梅花”有关的七言律诗《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首联写一片飘零的梅花直教人寸断肝肠,更哪堪凋残的花瓣已铺满台阶又遮盖了墙头呢;“断肠”指令人伤怀痛心,“堪”,忍受;

颔联说飘落的梅花像是匆匆越岭而过的迁客,坠下的花瓣好比那不得已赶赴湘江边的骚人;“迁客”指贬谪之人,此处用韩愈被贬潮州的典故;“骚人”,因屈原写《离骚》,后世以“骚人”代称诗人,加上屈原被流放写下《离骚》,也用“骚人”指落魄失意的诗人;

颈联写的是在枝头上高洁清雅的梅花,掉落泥土、混入莓苔的何止千片万片,偶然间粘在衣袖上的花香阵阵袭来经久不散;“点”沾染、染污,指梅花跌落与莓苔杂处;

尾联说上天让东风执掌百花生杀予夺大权,实在是荒唐离谱,怎知它妒忌梅花的孤高傲岸而肆意摧残,丝毫不讲求惜玉怜香;“主张”,指主宰、把握、掌控,指梅花无法把握自己命运,任由他人摆布。

刘克庄这首《落梅》,是典型的借物抒怀类作品。全诗以梅花高格自许,以落梅“过岭”、“赴湘”飘零四散比迁徙不定的仕宦生涯,以“谬掌花权柄”的“东风”比弄权者,抨击他们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做法,抒发自我仕途不遇的慨叹。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里。他是福建莆田人,出身名门,祖父刘夙,曾以秘书省正字迁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著作佐郎;父亲刘弥正,任吏部侍郎。正是这种良好的家世让他“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曾师从当地大儒真德秀(学者尊其为“西山先生”)。

年,23岁的刘克庄从沿江制司准遣知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却因为《落梅》一诗被黜,居然与北宋一代大家苏轼被贬黄州的诱因“乌台诗案”并称,史称“落梅诗案”。当时言官以讥刺当政者为由,罢免其建阳令而“坐废十年”,由此看来,刘克庄“落梅诗案”比苏轼“乌台诗案”的处罚更严重,他为此而荒废十年的岁月。

《落梅》诗里的“迁客”“骚人”,能让人联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描写,更主要的是“诗仙”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篇里的感慨触动了几百年后的刘克庄: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梅花

如果说刘克庄《落梅》里在借韩愈、屈原等被贬谪之人来感慨自身,那么此刻李白就是实实在在的“迁客”,流放夜郎,途经黄鹤楼,远离长安,感伤也在所难免;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白感叹的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巧妙的是这“五月落梅花”之语,字面上看是不通的,盛夏之际何来梅花飘零,实际上结合题目“听黄鹤楼上吹笛”的交代,可以推知此处是一首曲子的名称——《梅花落》,相传由西汉李延年所制,诗人与友人史钦同登楼台听闻笛曲,眼前犹如亲见梅花片片凋零,让人内心生出清寒之感,这凄清又倍增他内心的乡思。

梅花之清寒孤高,凌雪怒放,暗香浮动,又如何令刘克庄潸然断肠?无非是身出名门者,更渴望一展高才,偏偏是自己的命运无法交给自我去掌控。他目睹眼前的片片落梅,想到谬掌权的东风,感叹自己如飘零的梅花无法把控在枝头的去与留。绝不是梅花本身惹人断肠,实在是刘克庄触景生情,为自我命运而洒下的伤怀之泪吧!

作者简介:

叶少波,洛阳伊川人,河科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喜欢探幽览胜,闲暇阅读自娱,纸媒发表散文若干。

“今日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