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在《送别》中写道:“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古人送行,折柳赠之的寓意
从王之涣的《送别》可以看出,送别处,有不少人折柳送别行人,为啥古人送别友人、亲人时,要折柳相送呢?
因为柳枝离开柳树,随便插入土中,只要有雨水和阳光,很快便能生根发芽,绿树成荫。预示远行人到新的地方,也能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在新的环境能幸福美满,仕途平坦!
所以,在古人送别时,会折柳相送,文人更是会以杨柳入诗、词来表达惜别之情,挽留、望归之意。希望远行的朋友、亲人或心上人离开后能珍重,也蕴含着一种对远行人的美好祝愿!
其次,折柳送别也暗含了亲朋好友对即将远行之人的挽留,即便他真要离开,也希望他离开后不要忘记自己,早早归来!
送行人折柳送别留诗篇
“何须折柳送行色,只写诗篇话别情”。所以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折柳送别”的诗词。
《折杨柳》
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折柳赠行人》
唐雍裕之
那言柳乱垂,尽日任风吹。
欲识千条恨,和烟折一枝。
《折柳词》
宋赵崇嶓
行人须折柳,折取最长条。
明日天涯路,无人看舞腰。
《折柳亭和林子中》
宋杨杰
行人折柳楚江头,帆去帆来几日休。
飞絮不知漂泊苦,展眉谁顾别离愁。
五株彭泽清风在,千里隋堤胜气浮。
莫惜一枝临水赠,使君将解济川舟。
《柳枝词》
宋司马光
新丰道上灞陵头,又送夫君去远游。
借问柳枝有寄否,古今共有几多愁。
《折柳》
元黄庚
阳关一曲灞桥春,垂绿阴中别恨新。
漫折青丝千万缕,多应绊不住行人。
送行人休唱阳关
王维有首诗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写自己在渭水桥上折柳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场景:
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老朋友请再干了这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送别之时,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唯有劝君喝下这杯离别的酒,把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这首诗写成之后,经常被送别之人用来弹唱,意为送别曲,古典曲中又叫《渭城曲》,后来入乐府,反复诵唱,所以又叫《阳关曲》《阳关三叠》、《》阳关四叠》。
李清照在送别众姐妹去寻丈夫赵明诚的途中写下的《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一唱三叹,荡气回肠,唤起多少离别愁绪。所以张舜民在《卖花声题岳阳楼》写道:“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离别有多苦,春风知道
离别苦,到底有多苦?屈原在《楚辞》中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
李白在《劳劳亭》中写道:“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离别太苦了,春风像知道一般,不想吹绿了杨柳。
写到最后
看来,在古代送行人不仅折柳赠给远行人,还写诗赠之,还要劝君再多喝一杯酒,更是弹唱阳关三叠,弹唱间眼泪不自觉地滚落,心里有多么地不舍和离愁只有自己知道。
不管怎么样,行人还是离开了,而留给自己的便是无尽地相思,一天又一天折断门前的柳枝问:“到底归不归?”
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望眼欲穿,也望不回远行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在江边等呀!盼呀!还是没等来归舟,唯有夕阳的斜晖和那悠悠的碧水脉脉含情地陪伴。
还是生活在现代好呀!不必尝离别之愁、思念之苦,再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可以乘坐飞机、高铁或自驾,实在不行还能视频通话以解相思,不必独自承受那思念的疼苦。
虽然如此,但人生无常,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珍惜生活吧!珍惜与家人、亲人相处的时光吧!别让自己留下遗憾和伤感!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