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专访文学地理学第一人曾大兴年轻人要结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3/2

文/时代财经张梦婕

曾大兴(左)和央视百家讲坛导演魏学来(右),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是黄鹤楼上“李白搁笔”的由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登楼抒怀,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而这些地理景观也由此名满天下。年2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大兴受邀成为CCTV10《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他结合古代文学家的诗文、历史记载的典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讲述中华名楼背后的故事。

作为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创建者,曾大兴被学术界称为“文学地理学第一人”。近日,时代财经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我认为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里,广州是最好的,最适合居住,”在广州生活了26年,已经适应了广东地区的环境和生活节奏,平时也爱喝广式靓汤的湖北赤壁人曾大兴如是说。

从到调到广州至今,曾大兴用了26年的时间来考察、研究岭南文化和岭南文学,他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田野调查,证明广东绝对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文化沙漠”。广东学者称他是“一个坚持为岭南文化辩护的湖北人”。

谈广州、谈文学、谈历史、谈地理,对曾大兴来说,似乎都是信手拈来。

据曾大兴介绍,他从小就对地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还因为成绩优秀想报考地理系,但阴差阳错,他却被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的中文系录取,只因他是文科生。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地理学的爱好,反而得到了另一种契机。

年,他开始认真思考文学与地理学的关系。年,他的《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一书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本研究文学地理的专著”。年4月19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建设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一文,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文学地理学学科。年3月,他的《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被学术界称为“标志着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基本成立”。

而《中华名楼》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播出以及近期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出版,让更多人认识了曾大兴,也让人们对他倾注了半生心力研究的文学地理学产生了兴趣。

以下是时代财经与曾大兴教授的对话:

时代财经: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教授,为何会想到把文学和地理联系起来?其中有什么渊源和故事吗?

曾大兴:这可能跟我本人的经历有关系。我是年上大学的,当时的各门功课当中地理考得最好。我当时还以为会读地理系,后来却被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的中文系录取了。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原来地理系招的都是理科生!作为文科生,地理考得再好,也进不了地理系。

虽然我喜欢地理却读了中文系,但是有一个好处是,我常常会用一种地理的眼光去读文学。因为文学本身就和地理有很密切的关系,我发现了在文学作品当中的地理因素、文学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所以从年,我就开始思考这一方面的问题。

我在年发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这篇论文,在学术界得到很好的反响,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选题很好,希望我能够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

年,我以《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为名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年就获得批准。这也是比较早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讲师。这件事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于是我就决心认真地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一做就是三年。年,我的《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一书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本研究文学地理的专著”,在学术界的反响很大。

年下半年我调到广州,在广州市文化局从事新闻与文化传播工作。借这个机会,我考察了广东的文学地理。年,我从广州市文化局调到了广州大学。

时代财经:从这时起,你就开始建立文学地理学的学科了吗?

曾大兴:要建立一个文学地理学学科还没那么快,因为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

我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实际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考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这在年之前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是考察文学作品的地域性,即对中国南北方民歌进行比较研究,因为民歌的地域性是最强的,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考察气候和文学的关系。气候是地理环境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是不能直接影响文学的,一定要通过文学家来影响文学。具体来讲就是:气候影响到物候,物候影响到文学家的生命意识,文学家的生命意识再影响到文学作品。这被学术界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有人甚至称之为“曾大兴定律”。通过研究气候与文学的关系,不仅解决了气候影响文学的途径、机制和表现,也解决了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途径、机制和表现。

以上三个主要问题解决后,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的条件就基本成熟了,于是进入第四个阶段。年4月19日,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建设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一文,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文学地理学学科。这个倡议得到学术界的响应。

年11月11日至13日,由我和江西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夏汉宁研究员发起,在江西南昌召开了一个“中国首届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一届年会”),与会专家一致联名倡议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并一致同意推选我为会长。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就着手进行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我们每年召开一次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年会,每年出版一本《文学地理学》辑刊。

正是在大家的鼓励和推动之下,年3月,我的《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被学术界称为“标志着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基本成立”。

时代财经:你能给我们做简单地介绍一下文学地理学这个学科吗,它对读者有什么意义?

曾大兴:文学地理学,就是研究文学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过去的文学研究不重视这个问题,包括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都是大学中文系的主打课程,也是研究文学的人所从事的最主要的领域。但它们注重的是文学和时代的关系,而不重视文学和地理的关系。事实上,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和发展的,文学也不例外。研究文学,不能没有空间视角。我们倡导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建立文学地理学这个学科,弥补了过去的文学研究的不足,健全了文学这个学科。

对于读者而言,文学地理学有助于启发读者用地理的、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学。例如我们去超市买食品,许多人都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这是时间观念,这当然很好。但是美食家们除了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外,还会注意它的产地,不同的产地出产的食品会有不一样的特色和味道。因为注意到产地,就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就可以品尝到更丰富更多层次的滋味。这是空间观念。文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