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调创作方法及“隐括体创作手法”
作者:倾城
初填长调,会有不知道从哪里落笔之感,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题材酝酿过程中,有时觉得有很多词要写,有好多题材准备充分,似乎有千方百计等着写入文章中,可一到真正创作,写了几个景物,或者把上片填完,就已词穷,然后为了完成一篇,就各种凑。
把能想到的词语用完,交差了事。这是很多人要历经的过程。也知道布局方法,上景下情,上情下景,上昔下今,前面房子外面,后面房间里面,可问题是,绕来绕去无论词还是意,都有在原地打转,跳不出来。
那怎么办呢?
首先,要规划,小令和中调那个可以提起笔来就填,毕竟字少,凑到后面没词也只是剩下几句,随便东拉西扯也可以凑完,所以,很多词作品是虎头蛇尾,如果做了规划,一般不会太差。小令和中调养成了习惯,那么长调无非就是在中调的基础上多一点生发而已。
规划的第一步,立意,确定一个主题,是相思,是乡思,是闲适,是家国情怀,是淡泊操守等等。
那么就选一个围绕着去编,去用景生发情感。比如相思,那么就可以先选春天的景物,红豆,桃花,蝴蝶等等,色调可以先暖后冷,先桃花开得怎么好,蝴蝶双双怎么恩爱,春光如何明媚,上片基本上就写完了。
下片可以话锋一转,写后来怎么怎么了,花落蝶单,每天就看着红豆相思,再弄个结尾,盼望重逢相聚啥的,差不多就写完了。
当然也可以前面恩爱,后面终成眷属。那么选象也要比较明媚的。其实好多说来说去都有套路,只要选对了景,生发对了感情,把句子捋通顺,逻辑关系合理,不出彩也不会太差,开始有一两句满意的就可以。
上面这些是比较老的套路。
在草稿上构思划拉几下,上手还是比较快的。
今天说两三个没题材写,怎么找题材的话题,一个我们同学作业中已经有,一个是偷懒的办法,还有一个是我们讲义中提到的一个词。
三个分别就是以”拟XXX“口吻或者”代XXX“口吻做什么事情来写的题材,一个是步韵,还有一个我们讲义中提到的一个词“隐括”。
第一个拟谁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今人,不过要是百度能查到的,内容可以是那位所”拟“人的感受,这个新意少些,也可以是你替TA的想法,这个比较有新意一些,但围绕的事件要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尽量不要涉及敏感话题。
第二就是步韵,这个我们同学知道。选一首喜欢的词,最好是作业中要填的词牌,然后步韵,题材可以和原作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步韵题目前要加上敬或谨字,比如步蓝蓝的词,谨步千缘《满庭芳.春夕》韵,下面就是作者和内容。
第三个隐括。我们来着重介绍一下
这个是没题材最省便的方法,隐括体词的特点,首先在于高度的概括,因为大多隐括的是长篇的诗文,要在较原作相对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差不多容量的内容,语言必须更凝练材料必须更集中;当然,也有短篇的文章,隐括成字数多的作品。
其次,运用隐括方法写作的作品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二次创作,这一点很重要,不是简单搬些原作的词句就是隐括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隐括就是写作临摹,临摹的过程是对原作的摹写,重在“神似”。
第三,既然是临摹就要选择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然临摹也就失去了意义。
词的“隐括”,有两大类:(1)以一首词进行语句加工、句读加工隐括成另一首词类。(2)以词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赋、序、记、辞等等)进行语句加工、句读加工,隐括成词。也就是对原作“微加增损”,在原作基础上稍作改动,不改变意思,把它改编成入“音律”的词。
以一首词进行语句加工、句读加工隐括成另一首词的,比如唐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原作二十七字,就被苏轼括为四十二字的《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至此苏轼仍嫌“语少”,又作《鹧鸪天》以“足前后数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延尚觅元贞子,何处于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
隐括体的方式宋词隐括的创作方式上主要有两种:1、隐括一个作品对象,改动词句,而不改其意。苏轼隐括《渔歌子》就是如此。2、隐括多个作品对象,杂取采集,加以创造,也无从保留原意。这类作品,只见东鳞西爪,不见龙身,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妙,足见作者博闻强记、灵活采集运用的精湛功力,代表隐括词的最高形式。
隐括写作大体有五种方法:(1)调整增减法这种方法就是对所隐括的原作稍加调整,增减其中字句,重组其中句读。
(2)扩展补充法这种方法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扩展,作补充,使原作成为另一符合格律音律的词作。例如唐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就被苏轼扩体成《鹧鸪天》。
(3)压缩删减法这种方法是对原作进行压缩,删减其中句子,压缩其中片段。这种方法是对原作进行压缩,删减其中句子,压缩其中片段。例如宋林正大《水调歌头》,就是隐括范仲淹《岳阳楼记》
(4)择取片段法这种方法是择取原作的句子片段重新组合成新的作品。例林正大括老杜《饮中八仙歌》
(5)捏合融化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多个原作进行重组加工使之成为新的作品。
隐括的要求主要有这么几点:1、要有合适的供剪裁的原作。原作可以是诗歌或文赋,也有人以词作为隐括的原作,由于隐括是词的一种改写手法,主要是通过艺术形式的改变进行创作,观前人做法,以词括词的方式虽然有,但很少,主要还是以诗或文括词。
2、剪裁需合度。隐括体作品以原作词句为主,字句有增删,所表达的思想与原文或相同或不同,结构形式则是与原文不同的,是经过了作者的重新剪裁与布局。
3、隐括体的运用在词中存在着一个“限”与“度”的问题,即“蹈故”与“创新”的问题。
4、力求推陈出新。隐括的情况最好是出于意境、感情表达的确切需要,或在苦苦推敲而找不到比前人的词句更能恰当的表达时不妨化用。
隐括忌生硬照搬,宜自然化用;忌拼凑焊接,宜水乳交融。成功的隐括化用,“善于调度,正不以有蓝本为嫌”,“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脱于原作,浑然融入作者创作的心境,但见巧思,而自成新味。也就是说括要括得有水平,括得有格调。
文学创作当然以贴合生活,抒写性情,语有新意为主流,而隐括不仅仅是写作方法,也为创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增添了情趣,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还是挺有意思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