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用最朴素的语言,表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6/24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呀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公元年6月19日,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范仲淹,在赴任途中因病去世。被追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所以后人也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在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曾经主持过“庆历新政”。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出色的政治家,他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写的散文《岳阳楼记》,曾经被选入教科书。这篇散文是融合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精品文章。在文章中,他规劝友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特别是文章中的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范仲淹不仅精于散文,而且也擅长诗歌。他流传后世的诗歌有三百余首,其中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有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也有心系百姓,关心民众疾苦的诗词佳作。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首,范仲淹的五言绝句《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幼年时期生长在松江边上,对江上渔民打渔生活,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成年后几次回到故乡,在江边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品尝着松江中的特产“鲈鱼”,一边饮着美酒佳酿。看着江面上,在风浪中上下起伏的小渔船,联想到渔民打鱼时的辛苦和危险,触景生情,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江上渔者》。

这首诗的首句,描写了松江边人来人往,游人如织。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听说这里产的“鲈鱼”味道极其鲜美,都很喜欢,于是争相购买一饱口福。诗人紧接着引出后两句,跟前两句形成的对照。有钱人可以欣赏美景,品尝着美味的鲈鱼。可是你是否知道,渔民们为了打渔,撑着小渔船在风大浪高的江面上,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鱼。

范仲淹的这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看似简单,好像是作者信手拈来之作。其实作者是用最平常的语言,写最平常的人物和场景。仔细品味,耐人寻味。用对比的手法,反映了渔民们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唤起人们,对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的同情。

游人知道鲈鱼味道鲜美,争相购买,难道渔民们就不知道吗?他们冒着危险去江中打鱼,自己却舍不得吃一条,都卖给了别人,还不是为了换取点钱财,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的那样“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自己明明穿着单薄,无法阻挡冬季的严寒,然而为了把炭卖一个好价钱,却希望天气再冷一些。

在唐诗宋词中,反映百姓疾苦,对百姓深表同情的诗歌很多。比如李绅写的两首《悯农》,其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反映了诗人对广大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关切。而北宋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梅饶臣,在他的五言绝句《陶者》中,有过这样的描述“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表达了作者,对烧制陶器的工人,深深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不劳而获的贵族们的无情鞭挞。

后来,宋代一位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也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位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农家妇女,昨天到城镇去赶集卖蚕丝,在城镇中看到穿着绫罗绸缎的人,没有一个是像她这样辛辛苦苦养蚕的人,因此泪流满面。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无声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公。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一位普通的蚕妇,赶集卖蚕丝然后买一些生活日用品回家,本来应该是高兴的,然而她却泪流满面?因为她看到了不劳而获的富人能够穿金戴银,而像她这样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才悲伤。作者抓住了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小场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以及同是宋代的梅饶臣和张俞三位诗人,都用一首五言绝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广大劳苦大众的同情。而这三首诗,都入选了语文教材。大家觉得这三首“五言绝句”,哪一首写得更生动,你最喜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