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张光明阅读,从龙山出发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7/25
北京湿疹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红网时刻通讯员金剑肖业强龙山报道

午间阅读课铃声响了,龙山县四完小校长张光明整了整衣着,才拿上听课本走出办公室。不远处就是班教室,他要去那里听一堂阅读分享课。

这堂课的主讲人不是教师,而是该班学生刘欣语。她站在讲台上,给台下的同学介绍她刚读过的《唐诗三百首》,篇目、定价、特色……她都一一解释清楚。台下学生们有疑问,她也一一解答。

张光明不像平时听课那样坐在教室后面,而是来到学生们中间,聚精会神听着讲台上的阅读分享。偶尔一个会心的微笑,是收获阅读的快乐。

龙山是一本意蕴厚重的书

这些年,张光明一直在寻找一本书,一本表现龙山风貌的书。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他想用一本这样的书把关于龙山的乡情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龙山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龙山。

张光明生在龙山,长在龙山,又一直在龙山工作,和这片土地结下了浓厚的乡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坚守,是因为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作家路遥。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流露出质朴的乡情,张光明得空就会读一读。至今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那乡情一次次渗入他的身体,让他再也舍不得离开。

三年前,张光明终于找到了这本书。龙山县文联主席刘昌儒走遍整个龙山,深入研究,主编《龙山》一书,从龙山概览、美丽龙山、文化龙山、幸福龙山、展望龙山等方面着手,用文字和图片将龙山这个湘西北边陲县描绘得如诗如画。他在书中说道:“龙山,是一本意蕴厚重的书,典藏着如梦如幻的千古画卷和瑰丽壮阔的历史传奇。”

张光明订购了《龙山》,除了自己一遍一遍地阅读,还在自己的办公室、学校图书馆、教师办公室都放置一些,以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翻阅。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家乡如此壮美,教师和学生们赞叹不已,张光明觉得自己的寻找是值得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光明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来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二、要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就必须得走出学校,去行路,去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龙山县四完小地处湘西北边陲,可是张光明一点也不保守,带领团队到怀化芷江去学习交流,听那里的教师讲阅读课。正是在芷江,张光明第一次发现,可以将整个图书汇报过程交给学生来主持,教师只需要在旁边进行必要的点拨——这样的课堂氛围特别活跃,效果也特别好。回到龙山,张光明就在学校推行起来。

张光明还发现,要想真正有效地推广课外阅读,不能仅仅是提倡,而要将课外阅读纳入考评。首先就是要在学生的日常考试中,加大课外阅读的分量,否则课外阅读就会成为空谈,就会形式大于意义。其次,要在学校推行书香城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创建评比活动,从晨诵、午间课堂等日常阅读中进行累积评分。

张光明还到过省城长沙、山东、北京等地,所到之处,他都要把当地的先进经验收集起来带回学校。

平凡而不平庸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张光明:“如果您能穿越,您希望能成为谁?”张光明没有犹豫,立即说道:“我想穿越到北宋,成为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为世人传诵。张光明说:“我要给他加一个称号——改革家。”事实上,范仲淹也的确是一个锐意改革之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曾主持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张光明佩服范仲淹的文人胸襟,更在乎他的改革情怀。

张光明在读《平凡的世界》时,多次思考书名中“平凡”二字的意义,那些在黄土高原上扎根的人们,他们的确平凡,却没有一个人是平庸的。张光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而他的心里一直存着一把标尺——不平庸。想要不平庸,就要打破现有的陈规旧章,就是要改革。

张光明在龙山县四完小,便一直在改革,“午间阅读课”就是他的创举。每天下午两点,龙山县四完小每个班级都开设一节午间阅读课,由学生推荐书籍,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分享。张光明会到各个班级去巡视,遇到感兴趣的书便要坐下来仔细听。

“阅读的主动性确实提高了,也敢于上讲台了!”张光明说起这样做的效果充满自豪,“还会发现独特的阅读视角,让你惊叹‘原来还可以这么读’!”

张光明是浪漫主义者,他熟读屈原,希望能像屈原一样用诗歌直抒胸臆,也常常作诗写词。在归家途中,在上班路上,在田间地头,只要有诗意,他就会停下来作诗。

最近一首《游宣恩》。张光明带着母亲去龙山附近的宣恩游览,面对青山绿水,他娓娓念道:

“绿水遗梦生浮桥,青山着意托春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