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有多少人因为这篇文章而去实地探访岳阳楼,感受文章中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皓月千里,静影沉璧”,让自己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写下这篇文章的作者范仲淹,一生中从未登上过岳阳楼。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于世。他能通过《岳阳楼记》展示出深远的思想和情感,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范仲淹出生在江苏,家境并不是很好,更悲惨的是他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面对窘境,选择带着孩子远离家乡长途跋涉改嫁到了山东,他的母亲还为其改姓“朱”。年幼的范仲淹并不记事,一直将继父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对待。直到长大后跟兄弟之间发生摩擦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十多年情感的倾覆没有打垮范仲淹,他选择离开母亲去外地求学。独自在外地求学的日子是艰苦的,寡淡无味的白粥甚至有时候是隔夜粥,搭配咸菜就是他四年苦学生活的常态。幸得当时科考打破了阶层垄断,让范仲淹这样的寒门有机会进入士族阶层。考中进士的范仲淹有了认祖归宗的筹码,27岁那年,他将名字改成范仲淹,重回自己真实的人生轨道。他从小官做起,历经十多年的风雨和卓越的政绩被朝廷赏识,40岁跻身朝廷的权力中心,也开启了他做人做事“站对而不站队”的刺头儿人生。皇后误伤皇帝,皇帝想要废后他上书反驳;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表达自己对宰相的尖锐批评;庆历新政中领导改革,锐意进取的做法触碰了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于是范仲淹经历着一次又一次被贬、被重用到再被贬的起伏人生。很多人都会在这样起起伏伏的波折中磨灭抱负和志气,然而范仲淹却不会,好像没有什么能够打垮他,他依然用蓬勃的热情去做对朝廷、对百姓有益的对的事情。可能就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让他能够在看到好友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后,创作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却并非范仲淹亲临其境,这着实让人感到惊讶。范仲淹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的千古名篇,并不是看图创作的功劳,我想根本上还是因为他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融入到文章中。文章中不乏对岳阳楼壮观景色的敬仰和赞美,但传递给我们更深刻的还是富含哲理的人生箴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入仕的目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的处事态度,人生的喜怒哀乐并非由物质环境决定,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态度。当我们再去欣赏实地探访时,除了感受岳阳楼壮阔的美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外,更应该去追寻诗人的精神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