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其父范墉,博学而善文,历任多地节度掌书记。年,范仲淹出生于父亲任职的武宁军(今江苏徐州市)官舍。然而,天有不测,范仲淹仅两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母亲贫无所依,带着他改嫁时任澧州安乡县县令的朱文翰,继父为范仲淹改姓名为朱说(yuè)。安乡位于洞庭湖畔,在洞庭湖的涛声光影里,范仲淹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接受了启蒙教育,开启了他的苦读生涯。朱文翰调任淄州长史后,年届弱冠的范仲淹回到继父的故乡淄州长山县,潜心读书于县南长白山的醴泉寺,生活极为困苦。他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却后用刀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为食,然后将腌菜、酱菜之类切成碎末,加半杯醋,少许盐,烧熟拌粥,如此这般苦读了三年。这就是范仲淹“划粥断齑(jī)”典故的由来。▲醴泉寺后来,范仲淹无意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内心的痛苦与忧愤积聚而发,毅然离开朱家,求学南京,唯一的目的就是发奋读书、学成迎母。在应天书院,范仲淹孜孜求学,倦怠时以凉水浇脸,饥饿时以稀粥为食,五年未解衣就枕,读书求学之苦,达到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程度。一次,当朝皇帝宋真宗幸临南京,南京万人空巷,应天书院师生也倾巢而出,争瞻圣颜,只有范仲淹岿然不动,埋头于书海。同学回来后问他为什么不去一睹皇帝风采,范仲淹毫不在意地回答说:将来觐见也不晚。范仲淹一时如此,一世如此,既不在意生活的艰苦,清贫自甘,清苦亦乐;也不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