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新闻 >> 正文 >> 正文

记庚子年清明,栖凤古渡行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2/11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夫人蔚,

一副女诸生的模样,一代女诸生的神思,相伴一载多,但我却是前不久才知晓,蔚的“伊甸园”所在,因为蔚的缘故,神往已久的栖凤渡一次又一次地飘进了我的耳内。

还是三月初,蔚就在网上提前预定了回福城的票,我知道,蔚是家中长女,又近清明,从未谋面的泰山已驾鹤仙去,岳母健在,岂有不携手同归之理。

于是,每日下班归家,蔚总是一脸期盼状,数星星般念叨着回福城的日子,手上也不闲着,断断续续收拾些衣物和行李。

待到月中,小姨妹(我们称呼老三)却千里传信,家里老人最近时常脑晕目眩,兼头疼有之,医院医生建议留院观察治疗,蔚闻之更是火急火燎,日夜盼着归期,容颜也似乎日渐清瘦,蔚的心思,我这个枕边人岂能不知?

枕边人心语:知我怜我唯夫人,夫人怜我,我亦怜夫人!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唐.元稹

初识蔚,是在鹏城一年中最寒风凛冽的冬季,记忆中,那一年的冬季特别冷,此前一连串的事件让我很是心灰意冷,整日裹紧寒衣宅在龙城寓所,唯案牍神思清汤素菜度日,此情形与当日“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状想来并无二致。

所以当日写下:食粥白菜月余,破茅屋犹可存身,皮囊安在,吾心甚欢。虽绳床瓦灶不能丧其节,大丈夫亦始终不能奴其心也。流离于江湖市井,今纵观天下暴风骤雨之势,有朝一日势必运筹于四海之内。湖山老人.观心.明志

原本以为生活就一直这样下去,却不想老天待我不薄,蔚仿佛飘然而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蔚的出现诚然如此。

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音少;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慨多。——清/民国.袁项城

蔚生于福城大家,自小和顺良善,知文达礼,奉老惜幼,和睦族人,一手行书如苍松之挺拔,亦如君子之飘逸,昔日泰山本是一方俊才,世间风骨中人,自然视之为掌上明珠,蔚的许多陈年往事,在我们相识之后,亦慢慢地被我悉知。

日子一天天终于到了归期,3月17号晚,高铁风驰电掣般带着我们驶上了回福城的归途。途中我们得知,老二夫妇已从岳阳赶回福城,并已为家中老人办好住院手续,安置妥当。

老二是二姨妹,秉性颇有泰山大人遗风,年长后经世事更为干练,多年前出嫁岳阳,如今家和业兴,育子有方,只剩下老三一人虽才学品貌工作俱佳仍孑然一身,一副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的姿态,让岳母时常担忧中。蔚和两位姨妹都是脂粉堆里的“巾帼”,这倒是题外话。

得益现代车马的发达,两个时辰左右,便已抵达福城,因为尚在大疫期间,福城高铁站的“铁老大们”显然比平常更为操心些,除了扬起手中的“激光枪”对准每个来往过客的脑门一个毫不留情的“点射”外,就是强制要求每个人掏出比爹妈还亲的家伙——“手机”扫码做曾过往哪些地方的备案登记了;

在出站时,蔚的手机出了一点问题被挡在了站内,耽搁了一些工夫,于是我转身走回去对那人扬起了我刚做的登记记录并示意我和蔚的关系,建议留下家庭住址和身份证拍照即可,稍许事毕,于是,我和蔚便就此“顺利过关”。事后想想此事如此处理甚好,既不落窠臼又不失“良民身份”,蔚亦赞同。

刚到站外,老二家的便打来电话,说早已在站外等候,少小离家且鲜回福城的蔚一出站倒显得有些生疏,带着我拖着行李在福城高铁站来来回回兜了一圈,费了一番周折才和老二家的碰上照面,于是见面一番简短问候后,老二家的便驾着车马载着我和蔚飞驰而去。

一路上,蔚和老二家的不紧不慢地拉扯着家常,我也不时凑和几句,外面正飘着蒙蒙细雨,和千里外的鹏城相比,福城显然寒冷多了,幸好我们回来之前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冬衣和秋裤塞满了一箱子,只待到了家置换就可以了。

夫人娘家在福城最繁华隆盛之地,蔚不止一次曾对我说起当年泰山大人节衣缩食为她们几个置买此处房产的先见之明和舐犊情深。蔚娘家近北湖,围绕北湖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商铺和日夜川流不息的车马喧嚣;

而每至霓虹初上,映照着街道两边摩肩接踵影影绰绰的人群,灯光璀璨,夜色斑斓,更兼时有湖中音乐喷泉机关尽开,五颜六色的水珠如天女散花般跌落湖中,飘飘洒洒而下,其声时而慢三,时而快四,其状时而柔情万种,时而婀娜多姿。

倘若此时漫步湖畔,清风徐来,倚栏远眺,湖中小山和岸对面楼台亭阁若隐若现,一时有越世返古之飘忽,居平地亦有宠辱偕忘,处江湖之远之感。

沿湖小路常有流浪艺人临湖而歌,时有沧桑之音飘入耳中,倒也很和景,为歌者驻足之人,有陶醉状,有路人状,有怜惜状,有迷茫状,有倾听状,有深思状,或许,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吧。

自去岁初春随蔚第一次入福城,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北湖这一方灵魂的休憩地。昔日河东先生谪守零陵,深居柳子庙而临潇水独钓千江雪,或许,和我今日垂青北湖亦是同一番心境吧,因为蔚,我踏入了福城,亦爱上了北湖的清幽明媚和深邃悠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河东先生

我想,我如此钟情北湖,就像久别重逢的旷世恋人,北湖亦是特别钟情于我的吧。我时常和蔚说起,将来我们一起回福城吧,最好临湖而居,闲余追风逐月,泛舟吟哦,剪花弄草,烹茶和词,我要在这里写下最灿烂的诗篇,我要记录这里四季轮回的点点滴滴,我要和蔚在这里相依相伴到尽白头。

致蔚君:悲欢离合曾几多,人间芳菲又如何,携手笑看,花开又花落,秋去又秋来,只待与君,临湖而居,相依相偎到白头。——湖山老人

我想,颠沛半生,我终究是幸福的,比起和靖先生,或许我幸福多了吧,和靖先生除了孤山上草庐四周满园的梅花,就是他一生钟爱的鹤子了,而我呢,有蔚有芸儿还有北湖,还有未来......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北宋.和靖先生

话说当晚和夫人一道归岳母家,老二老三都是厨中仙,一进门,就瞥见大碟小碗早已摆满了一桌子,满屋喷香,而在鹏城刚刚经历了大疫期间一粥一饭难求的我和蔚,就像饿老虎一般,来不及更多的寒暄,一顿狼吞虎咽后,很快一桌子美味佳肴便消失一大半;

肚子是舒服了,倒被老二老三她们几个借机落下了“灾区来的灾民”的笑柄,当然此是后话。想想也是,我新进门不久,就在姨妹们面前只顾埋首大快朵颐,确实有点不顾斯文,也罢也罢,总之我这个新姑爷的斯文是没有了。

因岳母已留院治疗,饭后亦为时不早,当晚前去看望亦无必要,于是简单收拾一下,大家各自洗漱安歇下去,一宿无梦。

第二日一大早,姨妹们分头行动,老三在家准备早餐,老二和老二家的前去福城医院照料老人,还有老二家的“小屁股”留在家里,我和蔚则稍晚一点起床,医院看望老人。

医院离蔚娘家较近,直线距离不出六七里地,不过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了一辆滴滴,医院,我们很快找到了老人住院的楼层,蔚疾步走进病房,老二和老二家的见我们来了就先回家中为岳母准备中饭;

病中母女相见,况且一别数月(年初因为疫情正当紧,原本要回福城给岳母及蔚娘家长辈拜年的计划只好取消,提前返回鹏城),自然是格外亲近安抚,而我这个新姑爷倒显得有点搭不上话的感觉;

末了我自然也是要说一番宽慰的话的,其实岳母倒也不是什么很要紧的病,只不过年纪大了,有那么一点欠乐观而已。也是,辛辛苦苦一辈子,养儿育女,谁不是就期盼着这一刻呢?

接下来数日,大家一起轮流陪伴和照料着老人,看得出来,老人变得开心和乐观起来了,尤其老二家的“小屁股”很是逗老人开心。“小屁股”出生在福城,也长在福城,偶尔也回岳阳小住一段时间,两边的老人都视之为命根子;

或许是遗传前泰山大人的基因,亦或是两边老人以及父母的格外重视,年纪不大却才气十足,还不到五周岁已差不多认识一千多汉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唐诗宋词张口就来,家事琐事国事小屁孩的事,七大姑八大姨的事,事事是道,尤其背诵一阙岳阳楼记,从头至尾一字不漏,确实让人惊讶意外,颇有点“神童之风”。

在福城的日子,闲余我也会领他一起读书,补其不足,他往往能很快就意会和理解我的点拨,小家伙的表现不免让我想起历史上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对其外甥韩偓的盛赞: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唐.李商隐

“小屁股”才思敏捷,学习起来也不赖,不过若“疯”起来也没几个人管得住,这小家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就是“福城是学习的地方,岳阳是玩耍的地方”;

若要和他计较理论“疯”的事,他就拿出这句话出来搪塞,说是什么刚来福城,头绪还没有很好的转换过来,常引得一家子哈哈大笑。笑归笑,孺子可教也,三岁看大,假以时日,小木或可参天。

就这样不知不觉,一家人团聚着,忙着照料老人,很快到了下旬末,清明临近,按照蔚娘家的习俗,清明前几天应去给已过世近四年的岳父还有两边的先祖上坟扫墓。

于是,大家一边照料着老人,一边计划着清明扫墓的行程。蔚在家对面的北湖市场给我买了一双又暖和又深长厚实的雨靴,以备进山扫墓之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经过蔚她们三姊妹的商议,给已故岳父上坟须去两趟,第一次去得先把坟冢四周的杂草清理干净,经过一年的生长,坟上的杂草不仅繁密而且茂盛,因此这个工作量有点大,须先清理,然后第二次去才是正式祭拜。

于是,清明节前大约一周左右,大家一起驱车第一次去了岳父的坟山,已故岳父大人的坟山就在蔚老家山村的背后。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到蔚儿时生活过学习过的地方,这个我即将踏足的福城边上的美丽清幽的小山村,它是蔚的故乡,蔚生于斯长于斯。

每个游子回到自己的故乡,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我想,少小离家的蔚,更是有一番魂牵梦绕的故乡情在心头萦绕吧。何况,多年后,蔚再次归乡,身边还多了一个我。

从福城市区一路往北,大概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栖凤渡古镇,从古镇再往北五里左右就到了蔚的故乡庙背村,两次庙背之行,让我认识了一方世外桃源,去之前,虽然有点小憧憬,但我的确没有想到古镇和庙背是如此的清幽和美丽,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出门时天空正飘着细雨,一路上,蔚和我忆起了很多小时候的往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已故岳父曾担任过这个村的父母官,后来因工作出色,才干优长,几年后被破格提拔到廖王坪乡政府担任要职,在乡政府任职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已故岳父一生刚正耿直,两袖清风,颇受乡民尊敬。

一炷香的功夫,我们就到了栖凤渡镇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蔚嘴边经常念起的古镇,古镇是厚重的,亦是美丽的,透过车窗,都能感觉到古镇的秀色怡人,一条宽敞的国道从中而过,街道两边竖立着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宅,房子的墙体大都是白色的粉底,配有一些其它古典的花纹和图案;

在蒙蒙细雨下,古镇就像一个养在深闺而无人识的绝代佳人,在我的注视下,这位“江南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羞涩又欢喜,是的,因为我懂古镇的美,我亦知古镇的前世今生,我就像古镇的前世恋人亦或故交旧友,我想,如果此刻的古镇真能幻化一位绝世佳人,‘她’一定会笑盈盈的作揖,轻悠悠间口吐莲音迎接故人。

老二家的和老三轻车熟路,进入古镇不远,从一处上书“栖凤古渡”四个鎏金大字的牌坊前右拐进去,将车马稳稳地停放在一家栖凤渡鱼粉店前面,只见食客如织,一下车就闻到扑鼻而来的鱼粉香,蔚说这是古镇上最地道的一家鱼粉店;

走进店内,我们好不容易靠里找到了一张空桌,于是大家围桌坐下来,点了几道经典的招牌鱼粉,而尤喜欢当地油条的蔚,还不待落座就急急忙忙跑到隔壁的油条店“打秋风”去了。不大一会儿,蔚过来落座,又是鱼粉又是油条,大家一起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鱼粉早餐。

栖凤渡鱼粉在当地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就好比重庆的酸辣粉、柳州的螺蛳粉一样,是当地老百姓的最爱,当地流传: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

一碗堆满红辣椒和当地特有佐料的鱼粉,让每一个福城人回味无穷。而福城人的性格,就如这火红的辣椒一般,率真泼辣,刚正耿直。不过这一点上,蔚的性格倒是个意外了。

走千里路,万里路,还是舍不得栖凤渡。——福城民谚

这么美味的鱼粉,还有一段特别吸引人的历史故事。

相传栖凤渡与三国名士庞统有一段渊源,三国时期,庞统(号凤雏)因不受刘备重用,发配至耒阳任县令一小职,有一日投宿栖河边,因心事重重,食欲不振,一夜辗转难眠。

次日,行于渡口,顿觉饥肠肚饿,而店家早已卖完吃食,恰巧一渔翁路过,店家急中生智,便向渔翁买下一条鱼,将鱼熬成鱼汤,加入当地的五爪朝天椒、豆膏、茶油等佐料,将家里过节备用的干切粉做成一碗鱼粉以之款待。

庞统食后汗流满面,顿觉酣畅淋漓,胃口大开,神清气爽,精神抖擞,不由感叹:“美兮!天成!运兮!势成!,此乡野之味可登大雅之堂也!”于是,他弃得失,重振作,终得刘备重用,成为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蜀国重臣。

“美兮!天成!运兮!势成!,此乡野之味可登大雅之堂也!”——三国.庞士元话栖凤渡鱼粉

因庞统号凤雏,为纪念他,后人把庞统夜宿的古渡称为栖凤渡,而那碗激励其心志的鱼粉称为“栖凤渡鱼粉”,这便是栖凤渡鱼粉的由来。

后人便把栖河古渡改称栖凤渡,而那碗励其心志的鱼粉则誉称“栖凤渡鱼粉”。

当然,这段历史公案,还有当地苏仙岭上的历史公案,我都是早就知道的,这一点蔚足可以证明。而蔚却对家乡的这些文化历史浑然不知,倒成了我经常‘戏谑’她的好段子。

恨天低,大鹏有翅难展。——民国.张汉卿漂沦半生万事休,空有鸿鹄许山河;老来倚杖槐花园,静听山风诉春秋。——湖山老人.和汉卿

吃罢和鱼粉店‘小二’结完账,驱车马继续北行五里地左右,就到了蔚的故乡,蔚生于斯长于斯的下庙背,从宽阔的乡道左拐进去一条狭窄的水泥路,进村的路口还有临时搭建用来防疫的帐篷在,只不过人员已经撤防,再往前行不远处右拐,有一条清澈透亮的小溪蜿蜒而去,小溪上有一座看上去有点年月的小桥横卧其上;

蔚告诉我,那是已故岳父在村长任上带领村民建起来的,在当地人的记忆里,之前因为没有这座桥,当地人外出要绕很远的路,每次出行都苦不堪言,当年的岳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修桥铺路什么的相当不易,为了这座桥,岳父不顾个人得失亲自找到上级主管官员反映此事,在半个小时内一气呵成写好请求修桥的报告并当场面呈,这份文采斐然刚正有力当场写就的报告让主管官员顿时刮目相看。

上级领导最终被岳父一心为民的一片赤诚和过人的才气所感动,答应拨付专款修桥,正是岳父当年一片热血排除万难,才有了这座桥,这真正是“前人搭桥,后人享福”。故人已去,而小溪和桥仍在,说到这上面,蔚难免睹物思人,不觉间眼圈已是泛红,而旁边的我不免诸多感慨......

过了桥往前直行三百米左右,有一处宽敞的空坪,大家刚好把车马停放在空坪上,坪前矗立一栋白色三层的房子,房子的左侧有一株大古树,庄重肃严,蔚告诉我那是家族祠堂。

(白鹿原里的祠堂)

有祠堂的地方就有家风,就有规矩,民间的祠堂就像帝王的家庙,祠堂是每个人的根,下车后我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座祠堂,祠堂大门是开着的,不过这会儿没工夫进去瞻仰一番。

站立空坪之上,四周一片空旷,静谧安然的池塘,绿油油的稻田,哗啦啦的溪水,这一切是多么的清新,远处国道上过往汽车的声音只能依稀可闻,背后的小山村更是一片寂静,“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我不禁有些留恋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五柳先生

稍作休息后大家取出镰刀和锄头,向后山已故岳父的万年地进发。

途中先要经过蔚家的老宅,从停车处往左边走,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往上,一栋古朴的一字青砖灰瓦的大房子出现在眼前,房子并列一排有六七间,上下两层,每一间前后三进,估摸着年代至少也有近半个世纪了吧;

房子正中间的大梁上隐约可见“三可家风”四个字,字体雄浑仓正,这就是蔚小时候的家了,房子虽然有六七间,但不尽是岳父家的,是与族人一起住的地方。

岳父家是最左边的那一间。最让我欣喜的是,屋前有一口恍若方镜一般的大池塘,池塘边上生长着一排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不乏几棵苍劲挺拔的古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横渠老先生凡我子孙,或我门生,毕生皆须谨记横渠四言,以之为最高准则。——湖山老人.诫后人

老二用钥匙打开了一把古老的锁,推开一扇古老的小前门,蔚陪着我进屋,一进屋,浓浓的岁月感扑面而来,老宅的屋子里面还有很多蔚以前小时候用过的生活物件,古朴的橱柜,过去的煤火灶,以前的木床木桶,四角方桌,自制的谷仓等等,都还在......

我们楼上楼下细细看了个遍,尤其楼上的小木窗,正对着屋前的大池塘,实在让人神往;我在想着,蔚在天真烂漫的年岁,是不是曾推开过这扇小木窗,倚窗听雨,看屋前鸭儿鹅儿划过的一道道碧波呢?亦或用小手托起小腮,透过小窗户极目远眺做一番神思呢?或者搬把小椅子,拿一本小书,在小窗下小声的读书,时而清风徐来放下书本探出头去闻窗外的鸟语花香呢?

我想应该是有的吧。而那时的我又何尝不是在槐花园祖居后的小院里,从咿呀学语到穿着开裆裤玩泥人,再到手捧书本初识人生愁滋味的农家娃,何尝不是在一方世外桃源下做着儿时的“仲夏夜之梦”……

(魂牵梦绕的故园)

最忆那时夏色里,闻道双江水亦香。——湖山老人.故园永在我心

在蔚家老宅换好雨衣,带好工具,就去了已故岳父的万年地,从蔚家老宅去后山七弯八拐的,远倒是不远,又是一载,差不多齐腰深的杂草密密麻麻绕满了坟冢;

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将这些杂草收拾得干干净净,事毕,环顾山谷,站在这个我从未谋面的泰山大人的万年地前,内心深处是伤感的,只是有些伤感,常常不表现在脸上。

圣经上说,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女人是男人生命的另一半,而躺在下面的人给了蔚生命和一生的悉心抚育,一世的舐犊情深。临走时,我拉紧了蔚的手,伫立坟前,一起毕恭毕敬三鞠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我想说的。

青山有幸,音容永在,风骨万载……——致泰山大人

清明前几日,我们正式前去给已故岳父扫墓,又过栖凤古镇,借着蔚她们几个去置办祭品的时间,我一个人去了旁边的栖凤古渡口,独立渡口桥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栖水,一时心雨滂沱,极目远眺,可再也觅不到当年凤雏先生的半点踪迹……

(栖凤古渡)

返回鹏城后,不知道为什么,我时时念起栖凤渡,时时念起蔚的故乡庙背,时时念起蔚故乡的老宅,就像千里外的槐花园时常入我梦中一般……

兰芷异域同一梦,辰河栖水两相和;凤雏已去千百载,何来古渡续遗风。——湖山老人.记栖凤古渡行

暂以此做将来的回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