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新闻 >> 正文 >> 正文

李白为何是天才这首诗一开口就是千古名句,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5/29
北京皮肤病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6084110.html

我们常称杜甫为“老杜”,却为何从未称“李白”为“老李”?杜甫之老在于其诗风沉郁顿挫,充满苍凉悲慨之情;李白却永远年轻,永远抱有着活力与浪漫。

李白,活成了我们渴望而不能的样子。

他潇洒飘逸,如侠如仙;他不拘一格,思落天外;他自信昂扬,永远抱有青春的光彩与自信。

李白之诗如酒,倾入豪肠,让你血脉贲张;他的诗也如云,飘然太空,无拘无束。但是,李白出蜀的这首律诗,却隐然有淡淡愁绪和茫然,这是怎么回事?请看王和尚的解读。

王和尚解读古人经典,一觞一咏之间体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王和尚解诗:李白最让人惊奇的律诗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是李白年轻时候的作品,他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于是他慨然出蜀,离开故乡,开始游历天下,寻找机会。“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此地是巴蜀与荆吴之间的要塞。此地形势险峻,江水湍急,经过此山即出蜀,离故乡越来越远。李白于此写诗,正是表达他离开故乡不舍之情。而“送别”二字,或者指作者于此与送行朋友告别,也或者指于此与故乡告别。清朝沈德潜则认为,诗中并无送别之意,故“送别”二字可删。

这首诗充分展现出李白“一片神行,豪壮洒脱”的诗风。李白写诗,多以气运笔,潇洒自然,不求工而自工,且他常常“思落天外”,故而常有惊人之笔,初看似不为意,细思才知妙绝。

△王和尚解诗: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诗的首联写得非常平淡,“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他乘舟渡过荆门山,于此将进入楚国地界,要开始远离故乡,漫游江南。“楚国”,此处意为楚地。这一联的起笔,交代得干净利落,此处为楚蜀交界之处,前方为广阔的异乡天地,背后则是熟悉的故乡,作者于此怎能不兴起离愁别绪呢?且这一联紧扣题目,甚至可说是“拈题而起”,这样的写法看似随意,其实在为后文蓄势。

蜀地多山川,地形崎岖,而楚地则多为平原,远远望去一片苍茫。因此,李白在第二联则写出由蜀入楚的景色变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联写得阔大辽远,笔力雄峻。荆门山脉绵延到远处,山势越来越低,与远平野渐渐融合,此处的“尽”字就带有连绵不断之感。

荆门山下的长江水,汹涌澎湃,奔腾直泻,并不因地形渐平而减少威势,故而他说“江入大荒流”。其中的“入”字别有神采,杜甫曾有诗写瞿塘峡的长江水,“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江水奔腾而下,流向平野,岂不是“入”么?这个“入”字江水之势写得声势惊人,并且把它涌入平野的形态写得极为形象。

△王和尚读诗:江入大荒流

再细思“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联。前句写静景,后句充满动感;前句写远眺,后句视角则是俯视;而整联写景非常广阔有力,非常切合李白对眼前之景既感到新奇,自己又心潮激荡澎湃的情绪。

王和尚常说“诗人的心胸决定其视野与笔力”,李白豪情天纵,飘逸不拘,故而他有“胸涵宇宙”的魄力,也有“俊逸凌云”的笔力。从这首诗的中二联可以明显看出其特点。

有趣的是,杜甫也有一联写得妙绝,道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作为李白的“超级粉丝”和“小迷弟”,此联一般都认为是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化用而来。细思其手法与笔力,确实颇有相同之处。但,应该指出的是,杜甫之句乃是写夜景,李白之句则是写昼景;杜甫之句写得雄浑,李白之句写得壮阔,这是两人经历不同,思考不同所致。

李白乘舟沿江东下,山势渐缓,平野渐阔,而江水也渐渐变得平静。随着时间移动,月亮渐渐生气,江水夜气也渐渐朦胧。这时他看到另一种美景,那就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则更加奇妙瑰丽。

△王和尚解诗:月下飞天镜

江水平缓,一轮圆月倒映在江水中,好像一轮明镜沉在水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其中之“沉璧”可为“月下飞天镜”做注解。但是,范仲淹用的是“沉”,着重写其静;而李白则用的是“飞”,写其幻化的动感。这就是李白思路的奇巧,在李白眼中,天上的月亮好像如玉盘飞下,沉在江水之中,这种想象和夸张,使得诗句更有神采。

而远处,则是雾气朦胧,好像海市蜃楼一般,显得壮丽而朦胧。“云生结海楼”,这句也充满浪漫的想象。其中“结”也显得非常有力。李白好道,多充满奇思妙想,他曾有诗说“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这“海楼”不正是仙人闲居之处么,这样的想象神奇而充满浪漫之情。

而从诗法上去推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也别有妙趣。江水倒影月亮,本是静景,作者着一“飞”字,则化静为动;而远方云气弥漫,则属于动景,作者写来却好似静景,这种动静的互换,使得诗句打乱了一般的逻辑,而更显得妙趣横生。

还有,“月下飞天镜”,视角主要是俯视江水,但“月下”二字,则又使得上下一体;而“云生结海楼”则是远观,江水静流,远方云气缭绕,显得梦幻且浪漫。而对照这一联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则可知,二联主要写动,而三联主要写静;二联写白天之景,三联则写夜晚之景。这样诗就显得层次分明,且相互补充,充满画面感与立体感。

△王和尚解诗:李白充满豪情壮志

最后,“云生结海楼”虽有浪漫之趣,细读则也有茫然之意。为何?李白出蜀,游历荆楚,此行会顺利么?他自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他这次出蜀,绝非单纯为了游历名山大川,而是要“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李白有惊人的才学,也有颇为自负的壮志,他这次出蜀,对人生寄托了莫大的希望。但是他的理想能够实现么?相信他自己也有几分茫然。因此,看到江水茫茫,云气缭绕,他心中也必然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疑惑吧。

这就是他为何在尾联突然写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他孤身一人,仗剑去国,虽然满怀自信,心雄万夫,但是他却并无多少依恃,只有澎湃江水和一叶扁舟,故而他突然想到,故乡之水是如此多情,自己远飘万里之外,仍然有它鼓荡着小舟,陪伴在自己周围。

作者为何不写自己对家乡的不舍?却为何写江水“万里送行舟”?作者立志要出蜀闯荡,所谓“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他并非没有对故乡不舍之情,但却不依恋故乡,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要去实现。因此他感念故乡之水的陪伴,却不会因此而停下脚步。

△王和尚解诗:李白诗中矛盾之情

因此,细读这首诗,作者在诗中流露的依恋之情非常淡,其愁绪的抒发也非常稀薄,更多的则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对未来稍有迷惑但终究坚定的自信。此时的李白,意气风发,胸怀广阔,昂扬慷慨,对此次出蜀虽然略有不舍,但终究会“长揖而别”,不留痕迹。

这首诗写得意境高远,想象瑰丽,风格健拔凌厉,让人一见倾心,让人激赏其壮行,服膺其自信。这样的李白,怎能不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