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一、重点词义
2.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胜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____。7.横无际涯:______________。横,广远。际涯,边。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晖,日光。
9.大观:_________。观,景象。10.南极潇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尽。11.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13.淫雨:________。14.霏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排空:__________________。17.日星隐曜:_______________。18.山岳潜形:_____________。19.樯倾楫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薄暮冥冥:________________。薄,迫近。去,离开。谗,说别人的坏话。23.波澜不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24.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鸟停息在树上。26.岸芷汀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芷,香草的一种。27.郁郁:__________________。28.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一,全。30.静影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璧,圆形的玉。32.宠辱偕忘:____________________。宠,荣耀。偕,一起。33.把酒临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持、执。34.求:探求。35.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虚词
1.嗟夫:感叹词,相当于“唉”。2.耶: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呢”。(然则何时而乐耶)
3.至若:用在一段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于“至于”“又如”。(至若春和景明)4.而:连词,相当于“一直到”。(感极而悲者矣)
5.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之词,近似“像那”。(若夫淫雨霏霏)6.乃:副词,于是,就。(乃重修岳阳楼)
7.然则:虽然如此,那么。8.微:无、没有。(微斯人)
五、通假字
1.具:通“俱”,_________________。(百废具兴) 2.属:通“嘱”,___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
六、古今异义
1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观夫巴陵胜状)今义:丈夫,夫人。2横 古义:_______。(横无际涯)今义:与“竖”相对。
3.观 古义: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今义:看。
4.宠 古义:_____________。(宠辱偕忘)今义:偏爱。5.排空古义:_____________。(浊浪排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6.南极 古义:______________。(南极潇湘)今义:地轴的南端。7.进 古义:______________。(进亦忧,退亦忧)今义:与“退”相对。
8.退 古义:_______________(进亦忧,退亦忧)今义:向后移动等义。9明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越明年)今义:相对于“今年”。
10.作文 古义:____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11.去 古义:_____________。(去国怀乡)今义:前往。12.国 古义:_____________。(去国怀乡)今义:国家。
13.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沙鸥翔集)今义:泛指聚集。
七、一词多义
1.以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不以物喜) 2.或______。(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
3.则 判断词,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__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其代词,_________(增其旧制于其上)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代词,_________。(其必曰)代词,______。 (忧其君忧其民)
5.极 _________。(北通巫峡,南极潇湘)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6.观 ______。(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和 _____。(政通人和)_____。(春和景明)
8.空 __________。(浊浪排空)______。(而或长烟一空)9.通 __________。(政通人和)_______。(北通巫峡)
10.一 副词,_________。(而或长烟一空)数词,____________。(一碧万顷)
11.之代词,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起连接主谓作用,可不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助词,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前人之述备矣古仁人之心)
八、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守:________。(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形容词意动用法先、后:以……为先;以……为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形容词作名词废:________________。(百废具兴)4.动词作名词为: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
5.名词作状语北、南:_____;_______。(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九、重点句式
1.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判断句标志。)
2.倒装句
状语后置(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2)多会于此。(正常语序应为:多于此会。)
定语后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常语序应为:居高之庙堂则忧其民;处远之江湖则忧其君。)
宾语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3.省略句
省略主语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成语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心旷神怡 百废俱兴 春和景明 长烟一空 气象万千 皓月千里
十一、理解性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__________________;”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文中找出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或者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_________。(19)“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1)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先忧后乐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春和景明皓月千里
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5、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6、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1)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2)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9、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1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1)“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2)“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13、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6、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7、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8、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9、(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1)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2)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3)否定。
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25.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26、“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2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8、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答: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等方面来写)
醉翁亭记
3、、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今义:意思,主意,心意。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今义:芳香。
7、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
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谓太守自谓称太守谓谁是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
乐山水之乐乐趣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乎颓然乎其间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于泄出于两峰之间者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8、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自号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号。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杂然而前陈者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醉能同其乐同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
10、问答题:
★“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篇课文,抓住“乐”这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2、课外积累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二、背景与主题本诗是李白所作的《行路难》(共3首)中的第一首,写于诗人离开长安之时。诗人于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诗作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诗歌赏析
2.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3.《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变化复杂。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背景与主题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三、诗歌赏析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3.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水调歌头
二、背景与主题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佳节,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这首词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抒发了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三、诗歌赏析
2.“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3.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的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发问,作者想象月宫今夕的情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回答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何似在人间”则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在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其中暗含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点明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豪迈的胸襟。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把对兄弟的情感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这首词开篇饮酒赏月,“明月几时有”的发问,表现出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今夕是何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