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是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总是充满着各种波折与辛酸,我们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对磨难与挫折。
书是古人智慧的源泉,千百年来,我们借精神力量于书中,颜氏家书更是以“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的。
辉煌灿烂的精神源泉中,最令人动容的是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而他的名篇《岳阳楼记》更是文化的瑰宝。
可近年来,教材名篇被质疑屡见不鲜,原因也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
对于《岳阳楼记》这样公认的名家之作,竟也有家长建议从中学课本中删除,只是因为文中提到一个人。
这样的行为真的合理吗?我们不妨先从了解《岳阳楼记》开始。
01《岳阳楼记》讲的什么?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文章,由题目就可知道,《岳阳楼记》记叙的,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岳阳楼及岳阳楼之景,令人叹为观止。
在范仲淹的笔下,我们得以窥见岳阳楼的好景色。
阴雨连绵时,岳阳楼乌云密布,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惆怅萦绕心头,不免让人产生离愁之感,怀念家乡的苦闷之情。
阳光明媚时,正是岳阳楼的好景色,这时登上岳阳楼,一片万物和谐的生命之感涌于心间。
《岳阳楼记》除了对不同天气下,岳阳楼的不同景观的记叙描写之外,还有范仲淹对人生的感慨之情,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范仲淹再次登上岳阳楼,像往常一样在楼上看风景,岳阳楼千变万化的景观,他都见过了,所以心生感慨,探求古代智者贤人的心态。
古代的才子佳人们,要是面对岳阳楼的大悲之景,会心生消极之情吗?面对岳阳楼的大喜之景,会心生喜悦之情吗?
浮想揣摩之间,于是就有了那千古豁达的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喜或悲,只专心于眼前的事,把握好当下,只有如此,方能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未知的将来。
可与范仲淹豁达胸襟比肩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为民,忧愁和开心很简单,难的却是心系天下,为天下忧和喜。
在《岳阳楼记》中,我们可见岳阳楼千变万化的美景,也可见范仲淹心系天下,为国为民的济世情怀,难得的是情,也正是如此,《岳阳楼记》是文化的璀璨明珠。
02只因提到一个人
如此具有魅力的文学作品,被选入教材是学子之幸,但只因提到一个人,家长们就建议,将《岳阳楼记》移出课本。
这个人就是滕子京。
家长们提议将《岳阳楼记》移出课本,无非考虑到滕子京一上任,就下令修缮岳阳楼,觉得劳民伤财,进而觉得滕子京,并非为国为民的好官。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滕子京不仅不是个贪官,而且是一个为政以德,体恤百姓的好官,政治清明,为官清廉,而且与《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好友知己。
滕子京博学多才,与范仲淹同中进士,更是在范仲淹的举荐下召试学士院,只不过后来遭小人诬陷,仕途坎坷,一贬再贬。
或许冥冥之中与岳州有缘,滕子京经两次被贬岳州,也是从第二次被贬岳州开始,滕子京慢慢留意到岳州的美,岳阳楼的美。
或许滕子京于心不忍,这样的美景埋没于世,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岳阳楼这样的文化瑰宝,逐渐破败,没了往日的风采。
于是滕子京有了重修岳阳楼的想法。
一向勤俭的滕子京,当然知道重修岳阳楼是笔不小的开销,但也实在是不忍心,这样璀璨的文化明珠就此破败于风尘之中。
即使有万般无奈,但滕子京还是坚定着要重修岳阳楼。
于是滕子京心生一计,重振文明是好事,要是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修缮资金不也就来了?
所以滕子京修缮岳阳楼,是受百姓认可的,而劳民伤财一说,也就成了空穴来风不可置信的言论。
修缮岳阳楼,再现文明瑰宝的消息一出,果然得到百姓拥护和支持,民间富有之家也纷纷出资,表示支持,如此一来,修缮岳阳楼的资金就有了。
之后岳阳楼得以修缮,也再现了往日的风采,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竣工之日,滕子京望着被修缮好的岳阳楼,心中百感交集,不自觉想到了好友范仲淹,于是就想要知己范仲淹,为岳阳楼写篇文章,以此纪念。
于是后来就有了名篇《岳阳楼记》问世,其中之情,更是成为千百年来的精神源泉。
03这样真的合理吗?
现如今,家长们对于孩子过于关心,以至于关心的点,有时候有些莫名其妙。
先是有各类童年动画片,被家长们举报内容“血腥”,“结局不够圆满”,后有教材名篇,被家长们举报“不适宜孩子成长”。
家长关心孩子无可非议,只是需要客观和冷静地去看待问题,不能以小见大,以偏概全,更不能拿着所谓的一知半解,来质疑千古名篇。
我们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之后,就会发现,名篇之所以是名篇,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因为名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会使我们受用终生。
同样,名篇的背景,人物,渊源是有历史为依据的,这一点我们要明确。
所以说,面对教材问题,我们是要谨慎,但也要严谨地求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