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江南三大名楼之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10/24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0.html

岳阳楼的始建时间,自古众说纷纭,但以“鲁肃阅军楼”之说较为可靠,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刚开始是用于军事,后面转变成观赏楼,这点和滕王阁,黄鹤楼是相似的。岳阳楼作为名楼在建筑风格上有其独特的特点。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岳阳楼采用的是纯木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头,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第二个突出特点是盔顶结构,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写《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至于范仲淹到底有没有游览过岳阳楼就无从考证了。但是《岳阳楼记》里面对于洞庭湖,岳阳楼景色的描写似乎比许多一出生就住在岳阳的人都要更细腻,更真实。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了八百里洞庭的雄伟,博大。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写出了洞庭湖的多变、莫测。阴雨连绵的时候,寒风怒吼,满目萧然,会让人感觉到特别的悲伤。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一片碧绿,渔歌互答,会让人特别的心胸开阔。

岳阳楼真正名动天下的,不是其建筑特色,也不是那壮丽的景色,而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岳阳楼记》之所以被千古传颂,主要原因是它的“先忧后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非常崇高。它对士大夫的信条“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一种突破,一般的选择是穷则独善其身,但是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种格调和情怀一般人是很难企及的。

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的。文章最重要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高超的结构,而在于熠熠发光的思想。其实,《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忧后乐的思想不是范仲淹心血来潮,而是他一生行为准则的真实写照。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经常秉公直言,不顾自身的安危。虽多次因为谗言而被贬官,但是总是不改初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范仲淹无论在朝主政,还是贬谪在外,都是心系国家安危,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倡导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是中华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说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但是我们要说不读《岳阳楼记》,不知何为忧国忧民。

《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忧后乐”的伟大思想也深深地写进了湖南人的灵魂,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湖南人的优良传统。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到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都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代代传承。

古往今来,人们普遍认为范仲淹不是湖南人,也没有到过洞庭湖,他和他的《岳阳楼记》与湖湘文化没什么联系。其实,范仲淹不但到过湖南,而且在洞庭湖滨的安乡县读书四年,受过湖湘文化的熏陶,他的《岳阳楼记》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忧国忧民思想的特征。在新的时代,我们要把湖湘文化忧国忧民的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为振兴湖南,振兴中华而奋斗。

江南三大名楼之黄鹤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今古愁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爱是中国最美丽的雨景

张家界八大旅游美食,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绿豆面寓意团团圆圆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湖南岳阳旅游必去的10大著名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