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刚刚脱离冰天雪地的时节,我们乘车南下,来到春城游玩。昆明南濒滇池,东、北、西三面环山,由于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经常光顾,所以,一年四季雨量丰沛。同时,由于五百里滇池调节湿热空气和西、北、东三面高山对青藏高原冷风的阻隔,所以,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这些年,由于西部地区乱砍乱伐,破坏了大地植被,气候有些变坏,但是,昆明基本上还算是四季如春的。
第一天,我们游览了大观楼。大观楼在昆明市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边,清康熙二十一年修建,距今已有多年。清乾隆年间,布衣诗人孙髯翁登上大观楼,即兴撰写了一百八十字长联而名扬天下,因之,使大观楼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
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讲课时,就讲过大观楼,讲过孙髯翁的长联,我来昆明的原因,主要也是想看看大观楼。进入大观楼公园,先见到近华浦门楼,它是一个八角亭阁,琉璃瓦护顶,门楣上镶嵌有用大理石刻写的“近华浦”三字,两边还有一副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
据考证,这里曾经是一片沧海,后来,水位下降,在小岛上建起了大观楼,但周围仍是一片水域,需要乘船才能登上高楼,现在已经修了通路。但仍然有许多船只,供人们乘船漫游滇池。亭阁背面,镶嵌有“掩映金碧”四个大字,我们在这里还照了相。过了近华浦不远就到大观楼。
大观楼有三层,底层正面门头上,高悬着“大观楼”三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气度非凡。大门两边悬挂着孙髯翁的长联,蓝底金字,古朴典雅。上联写的是大观楼所处的地理环境。下联写的是历史变迁感怀之意境。这副对联情景交融,气势磅礴,流传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
正面二楼外边悬挂着清朝咸丰皇帝赐予的匾额“拔浪千层”,对滇池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在大观楼底层的后门上,也有一副对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横幅为“烟波世界”。这副对联也是以情景交融的格调对大观楼加以描述,和长联比较起来,只不过是更概括罢了。
第六天,看了外面以后,我们进入楼内参观。一楼布置着名家对孙髯翁长联的点评,毛泽东、郭沫若对长联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二楼悬挂着16幅画,它把长联描写的景色和意境,用16幅画表示出来,让百姓游客心领神会。上到三楼,从南面的窗口向西南眺望,可以看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喜茫茫空阔无边,就是长联描写的景色了。
在大观楼公园的花坛内,我们看到了云南的四大名花:山茶花一树千朵,艳丽多姿,十分风韵;报春花虽已开败,但绿叶满枝,仍现春气;玉兰花洁白无瑕,翠嫩欲滴,宛如满身稚气的少女,风光照人,无限高雅;只有杜鹃花羞掩玉容,紧闭自己的花蕾,培育未来的花香,待到风和日丽时再予绽放。
在大观楼不远处的花坛内,我们还看到了象征着中英友谊日久天长,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栽种的从英国带来的玫瑰花。第二天我们游览西山森林公园,一大早乘车出发,行驶40分钟到达西山。
为了能够在精力充沛时到达山顶游览主要景点,我们的车径直奔向西山主峰罗汉山,观看三清阁和龙门石窟(注:这里是指昆明的龙门石窟)。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它是一处完整的道教寺院,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多年。人们看到它,无不交口称赞。一赞它立于悬崖绝壁之上,可以想像,当年建筑时的艰难;二赞它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集中国古代殿宇建筑之大成。三清阁包括三清境、灵官殿、玉皇阁、三佛殿、关帝殿、真武宫等神宫神殿。这些殿宇不是在一个水平上,加上山腰云雾缭绕,远远望去,好像一群空中楼阁。
山门上有一副对联:“时出云烟铺下界,夜来钟磬彻诸天。”描述了三清阁楼群的自然环境和人们想象的仙境。由三清阁再向上攀登,来到“别有洞天”,即到达龙门石窟。它包括:揽海处、慈云洞、达天阁等。
这里的道路、石屋和神像全部是在巨大的岩石上由人们雕凿而成。最高处的景点———龙门,开凿在悬崖绝壁上。据历史记载,该石窟是清朝乾隆年间,贫苦道士修行苦练,一锤一锤开凿出来的,前后有三代道士雕凿了72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