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步步登高,更上层楼,鹳雀楼上畅古今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3/1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不仅是诗人对自己的无限遐想和期望,更是成功让鹳雀楼名扬四海,历经岁月而不减传奇色彩。那么,这座诗中的梦幻楼阁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风采呢?

颧雀楼,又名鹳鹊楼,因鹳鹊不时栖息其上,舞于楼宇之间,所以得名。坐落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南的黄河岸边,作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鹳雀楼与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

据《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由当时的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作军事戍边之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等多年历史,其中在唐朝时名声大噪,又在元朝初年毁于战火,一代名楼最终楼逝魂存,唯留诗词歌赋让人触摸。

年,鹳雀楼重修拉开帷幕,于年,新的鹳雀楼落成,壮丽且宏伟,再次满足人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愿望。

行至鹳雀楼下,仰首而视,这座我国目前最大的仿唐建筑巍然兀立,鹳雀楼三字牌匾悬挂于顶,瘦金体字苍健有力,先声夺人。整座主楼座落在高大的台基上,月台呈长方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72米,主楼高57.4米,整个楼体总高度为73.9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总重量为50吨。

颧雀楼外观三层四檐,楼内共有六层。四出歇山式抱厦,厦内纵深面积大,顶层面阔缩为五间,进深缩为三间,依旧四出抱厦,翘角重檐。

顶端为琉璃瓦屋脊,宝顶居中,两侧各有一只硕大鸱吻,对称排布,蔚为壮观。

拾级而上,先见四周回廊,廊柱浑圆壮硕,一色赭红,月梁拱顶,彩画精美,多为唐代飞天形象,襟带飘逸,栩栩如生。

进入鹳雀楼内部,一至五层描绘展示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中都蒲坂繁盛图》展现了唐代时的蒲州盛景,宇文护《筑楼戍边》和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生动而有趣。浮雕艺术生动地再现了“舜耕历山”、“大禹治水”、“嫘祖养蚕”等历史传说和柳宗元、关公、司马光等秦晋名人,制盐、养蚕、剪纸、冶铁、社火、年画等这些属于河东人民智慧的民间工艺特色也跃然墙上。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涤荡心间,对文化的认可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步步登高,更上层楼,到达顶层六楼,站在最能表达王之涣诗意的地方,极目远望,果然白日落山,果然黄河东流,果然目穷千里!

闭眼倾听,耳边似乎可以响起来自唐朝黄河的奔腾咆哮之声,你听,黄河水从远处滚滚南来,又在这里折而向东,流向大海,睁开眼睛,你会自然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直抒胸臆,也唯有这种咫尺万里的诗句才可以抒发你此刻登高远眺的心境:山河如此壮美,吾辈岂能蹉跎,努力吧年轻人!编辑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