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楼,都位于长江边上,从古至今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历代文人雅士都竞相游览并赋诗于其上,我们不妨由西往东,一起看看江南三大名楼的前世今生。
黄鹤楼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永泰元年(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年),毁于光绪十年(年)。
黄鹤楼唐天宝年间,诗人崔颢游览黄鹤楼,登楼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七宗五姓之一),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年)考中进士,一生不得志。他的《黄鹤楼》诗令李白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此诗历来被人们称为七律之首,与杜甫《登高》齐名。此诗一出,黄鹤楼名声大噪。
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米的蛇山峰岭上。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岳阳楼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
陵城楼”。南朝宋元嘉三年(),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岳阳楼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受谪,任岳州知军州事。北宋庆历五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年10月17日)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了名满天下的散文《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范仲淹并没有亲眼见过岳阳楼,凭借着藤子京的一幅画将岳阳楼及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进而上升到家国情怀,展示了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理想,从此岳阳楼声名远播。
明清时期,岳阳楼多次因灾祸和战乱被毁而又重修。年,岳阳县政府补葺岳阳楼。年5月20日李洞庭提议修葺,设专人管理。6月9日作出“修葺岳阳楼工程”计划。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式样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镶嵌有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三楼镶嵌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
滕王阁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唐显庆四年(公元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
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年),阎伯屿为洪州牧,重修滕王阁。九月九日,宴宾僚于阁。欲夸其婿吴子章才,令宿构序。王勃时年二十二岁,去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参加了此次宴会,写下了传世名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全篇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宋朝大观二年(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元代滕王阁几经战乱而破败不堪,至元三十一年(年),再次重修滕王阁。嘉靖五年(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康熙十八年(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年10月8日,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胜利落成。
渔舟唱晚滕王李元婴或是性格所致或者自污以求自保,骄奢淫逸,名声并不佳。不管他愿不愿意,王勃来到了滕王阁,留下了千古名篇,从此滕王之名与滕王阁一起流传千古。一千多年来,滕王阁建了毁,毁了又建,人们总是想在滕王阁上亲眼看看“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的美丽景色。只要《滕王阁序》还在流传,我想滕王阁便会一直存在。黄鹤楼、岳阳楼亦是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