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正是范仲淹反对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9/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这句话其实是互文的手法,就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秦汉都有明月都有关。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因外物和己身而悲喜。但是,这句话不能断章取义,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否则极容易被误读,认为是范仲淹推崇的修身方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对象到底是谁?如果从原文来看,范仲淹的这“八个字”不是讲自身的,而是描述“古仁人”的精神状态。在这句话之前,原文是这样讲的: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说得很明确,他一直想要追寻“古仁人”的状态,做一个“仁人”,但是自己的所做所为却往往和“古仁人”相反,这是为什么呢?然后,才出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很明显,这八个字就是来解释范仲淹上一句的疑问。为何自己做不到“古仁人”的状态,就因为“古仁人”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们已经做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会被外物、被己身所干扰。而这正是范仲淹所做不到的,所以才有了“异二者之为”的现象。那么,范仲淹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范仲淹说自己是“进退皆忧”,是“无时不忧”。那自然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向前回溯,也能知道范仲淹是做不到这八个字的。范仲淹讲了两种岳阳楼的风景,并因此有了不同的心情。“淫雨霏霏”: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春和景明”: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很明显,范仲淹的悲喜是受到外物影响的,自然是佐证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范仲淹所提倡的状态。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两种情结中国的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虽然都是追求“修齐治平”,但分化出了两种情结。一种是积极入世,希望能在庙堂之上改变国家的格局。这就是范仲淹、杜甫一类的人士,不论时局如何不利,但都希望能入仕来实践自己的理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是化用了孟子的原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一些人受到孟子的影响比较大,总会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只能被动隐居,但一定不会因为受到挫折就产生“厌世”情绪。另一种是消极遁世,但却不是真的隐逸。这些人要么希望通过隐士的名声来达到入仕为官的目的,比如李白等人所走的“终南捷径”,要么是想用消极对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或对时局的不满,比如陶渊明等人。这一类别的人有狂者和狷者之分,在南宋江湖诗派中比较典型。狂者如戴复古、刘克庄等人,往往好高谈阔论,博取时名,在草野之中指点江山;狷者如姜夔等人,流露出很高洁的品质,表面上对政治漠不关心,但这种“清高”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对时局的不满。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在江湖,心怀天下。同样是为国效力,但有着不同的选择。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虽然对“古仁人”表现出了作为后辈的尊重,但实际上并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他表露出“忧先天下忧,乐后天下乐”的情怀,正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反对。“闻鸡起舞”的二位主角,最后怎么样了?皆为英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