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说法。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都登临过岳阳楼,并写下了不少佳句。但要说真正让岳阳楼名扬天下,并一直为后人所熟知的文学作品,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莫属。其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多年前,吾有幸登上岳阳楼,心中有万千感慨,却写不出一个文字,只能借用诗仙李白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来映衬当时的心情。极目远眺迷蒙的洞庭湖,望着天边的景色,感受上千年沉淀的魅力与韵味。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范仲淹在写《岳阳楼记》之时,并未到过岳阳楼,而是凭借着一幅画便写出了千古名篇。范仲淹之才情,凭借一幅《洞庭晚秋图》就发出了“先忧后乐”的千古名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在很多年前端坐于学堂之上的我,其实是不懂范公的。后来慢慢接触到了他的其它文学作品,才多多少少了解了范仲淹的生平,方知他是一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硬汉子。范仲淹仕途中的三次被贬,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自身人格的写照!第一次被贬。当时的范仲淹是宋仁宗身边的文学侍从,他深知此时朝中的军政大事均由刘太后一手把持,这已经不合规矩。一次,刘太后要过寿,太后要宋仁宗领着文武百官给她在前殿磕头。身为一国之君,在百官面前怎能下跪磕头?对于有损天子尊严的事,应予制止,这事本与他没有关系。但范仲淹不听晏殊的劝阻奏上章疏,批评这一行为,因此被贬到山西省永济县一带任通判。这次,同僚为范仲淹送行,大家举酒饯别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第二次被贬。第一次被贬归来,范仲淹任右司谏范,也许是“本性难移”,范仲淹对奸相吕夷简居心叵测的废后之举极为愤怒,求见仁宗,但遭遇冷钉子。范仲淹于是手拍宫廷之门,隔门大喊,为什么皇后被废一事不停百官的谏言?没有人回应他。次日,还未上朝的范仲淹就被贬到千里之外的浙江桐庐县附近任知州。这次到城门处送行的人比第一次少了些,但仍有人举酒赞许说:“范君此行,愈觉光耀!”第三次被贬。多年后,回到京师不久任开封知府的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致使朝中腐败。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将其呈给宋仁宗。范仲淹针对图中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的问题指出了背后的隐患,但此时年轻的宋仁宗却并不在意,反而将范仲淹贬为饶州知州。这次前来送行的人已是寥寥无几。但正直的王质却扶病载酒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身为文学侍从,拥有锦绣前程却因无关之事得罪权力中心的人,在今日某些人看来,这是天字第一号的“傻子”,哪有人去搬石头打自己的脚啊?身为右司谏,在求见不准的情况下,已是尽到了言官的职责,何必还要执意去扣醒不愿打开的宫门?身为开封知府,管理好辖区内的事物已经不易,还要画什么“百官图”?不关心自己前程,关心国家兴衰为何?范公第一次被贬,送的人很多,谓之极为光耀!第二次被贬,送的人已不很多,谓之愈觉光耀!第三次被贬,送的人已寥寥无几,谓之尤为光耀!为公,却一次次被贬。也只有在战乱之时,你才又被人记起。已过半百之年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挂帅抗击西夏,他的那首《渔家傲》写得何其悲壮。《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公说过:微斯人,吾谁与归?他这一问,叫世人几多惭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