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我们都被困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了。
越困越死。
01先讲个小新闻。
前两天,有位陕西网友说,他刷到了一条视频。
是关于一对情侣吵架的。
他看了看评论,基本全是站在男人视角讽刺女性的。
“我和我老婆吵架的时候,中途唱了一首荷塘月色,她都不知道。”
“吵架时候你背诵岳阳楼记,她都不会发现。”
他跟老婆聊起这件事。
意外地发现,老婆也刷到了这条视频,而评论区却完全是站女人的。
“很多吐槽女生的男生,真的想一想自己的问题吧。”
谁能想到,评论区竟然是分男女的。
他把这事儿发到网上,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同样一条婆媳关系的视频。
年轻女人看到的评论基本都是“婆婆很坏、对儿媳不好”的。
老太太们的评论区则正好相反,说的多是“老年人不容易,儿媳应该多体谅”。
同样一条讲李佳琦的视频。
普通人看到的多是说“李佳琦飘了,活该挨骂”。
但是有人看到的却是“李佳琦说的也没错啊,只不过有些人不愿意面对真相”。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也很简单。
一条爆款视频,下面会有成千上万条评论。
而平台会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兴趣”等信息,选择让你看到哪些评论。
大概率,你看到的评论,就是你想看到的。
这样你就会认同,会点赞,会开心地继续刷下去。
只是同时,你也就被困在了一个狭隘的世界。
在那里都是和你一样观点的人,很少有不同声音。
这件事的可怕在于,有很多观点非常偏颇,但你深信不疑,因为“网上都是这么说的”。
而一旦你在现实里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你一定会很难接受,觉得对方不可理喻。
搞不好就会跟对方大吵一架。
02当然,不只是评论区因人而异。
我们每个人刷到的视频、看到的文章,也常常都是完全不同的。
前段时间,中老年网红“秀才”被封,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这个大网红,曾经有一千多万粉丝,有无数老阿姨为他痴狂。
甚至有70多岁的老太太,从吉林千里迢迢去安徽,就为了见他一面。
但是另一边嘞。
直到他被封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很多年轻人才第一次听说这个“大顶流”。
因为年轻人大概率对这样的“中年土味网红”没啥兴趣,所以平台就不会给他们推送。
站在平台的角度说,这也很正常。
人家不感兴趣,还给人家推送干嘛?
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平台觉得应该根据算法,预判每个人喜欢什么视频,他爱看什么,就给他推荐什么。
这叫精准推送。
比如给大妈推荐广场舞。
给宝妈推荐育儿心得。
给职场精英推荐大佬课。
给爱听歌的推荐歌。
这听起来似乎也没啥问题。
但这么搞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像秀才这样的情况——
我以为他红翻天,但你根本没听过。
现在这样的情况特别多。
有着上亿粉丝的带货网红小杨哥,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但有位大学生网友就说,老师上课提起小杨哥,他们班里竟然一个人都不认识。
我在生活中,也越来越感受到这种撕裂。我老公经常刷到什么“CPI数据”,他都觉得是刷屏的新闻,而我闻所未闻。而我跟他谈论“很红的心理学家”,他也从来没听说过。我公公喜欢唱戏,他打开手机,全是唱戏的。他一直以为现今世界,戏曲又一次发扬光大了。我们跟他解释了很多次,他依然不是很理解。因为他们那一代人(也包括我们这一代人),对媒体的认知都是“聚焦大事件”。都根深蒂固地认为,如果我们眼前铺天盖地都是某一个事件,那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太大了。他们和我们,其实都很难相信,很多平台以刷屏之势推送给我们的信息,根本不重要,只是因为我们爱看。而这,偏偏就是事实。03一般来说,平台的算法是这样运行的。
如果你刚刚下载一个APP。
它会问你喜欢哪类信息,娱乐,新闻,艺术,教育啥啥的。
你如果选了几样,它之后就会重点给你推送这几样。
你不选,也没关系,它会给你推荐一下大部分人都爱看的东西。
然后默默观察你的喜好——
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