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和李白(被称为“诗仙”)合成“李杜”。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今天,给大家分享杜甫比较著名的十首作品,每一首都很有意义,值得我们珍藏起来反复学习。
第一首:《绝句》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简析
《绝句》是《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情绪陶然,兴致勃勃。而随着视线游移、景物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也暗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第二首:《登高》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长期漂泊,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一生艰难,常常遗憾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简析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诗人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他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他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展现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精妙掌握。
第三首:《春望》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简析
《春望》是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五律佳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诗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情绪体验,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第四首:《望岳》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简析
《望岳》这首五言古诗,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领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精妙奇绝。这首诗虽有深远寄托,却丝毫不见刻意比兴的痕迹,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体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简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这首诗叙事与抒情并重,叙事部分大篇幅写实,诗人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而后的抒情部分将苦难加以升华,诗人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展现出他的崇高理想和境界。叙事部分的有力铺垫为全诗最后的言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第六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简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半部分极言诗人初闻喜讯的欣喜若狂;后半部分写诗人做返回故乡的准备,凸显其急于归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在抒发其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这种情感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对仗工整、精妙,但却平白如话,有一气呵成、水到渠成之感。
第七首:《旅夜书怀》
杜甫〔唐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倒映在江面上,随波涌动。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简析
《旅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首联写江夜近景,营造了孤舟月夜的清寂情境。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之感。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是由于其远大的政治抱负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全诗前二联写点明“旅夜”,后二联紧扣“书怀”,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内容深刻,格调清丽,结构谨严,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第八首:《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简析
《月夜忆舍弟》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写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此诗通过描写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浓烈的思念之情。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第九首:《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北方边境的战争仍未止息,靠着窗户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简析
《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诗人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充满漂泊天涯的孤独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自伤。尾联则抒写出诗人眼见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郁愤之情。这首诗意蕴丰厚,情调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第十首:《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简析
《春夜喜雨》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他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别具韵味、传神入化的咏雨之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