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与河南其他古县城一样,低调内敛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邓州古为邓国,公元前年楚灭邓国,设置“穰邑”,秦时设邓县,南北朝时,邓州成为南阳盆地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时改称邓州。年复称邓县。建国后,邓县隶属于南阳,年撤县建市。现有人口万,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县。
它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县。“邓县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句流传已久的童谣,就是兴龙福胜寺,它始建于西汉,兴于唐宋,宋建舍利塔,毁于元末,复建于明初,历史的变迁现仅存福胜寺塔孤然兀立。
古城路,一条青石铺路的老街依然见证着了邓州的千年历史。穿过古城路南端的春风阁,往东就是大名鼎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声赫赫的《岳阳楼记》诞生地--花洲书院。
庆历三年(公元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领导了一场北宋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庆历五年(年)新政失败,范仲淹被罢免贬到了邓州小城,在此范仲淹度过了他人生中的三年岁月。
虽然是被贬而来,范公仍心系百姓、孜孜民事。他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他见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就在百花洲畔创建学舍,在此执经讲学、以文会友。因毗邻百花洲,故名花洲书院。花洲书院的创办,使邓州文运昌盛,孕育出了诸多人才。范仲淹官至宰相的儿子范纯仁,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等,均师从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
公元年,当范公的挚友滕子京在岳阳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之后,腾子京就给范仲淹寄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图》,恳请好友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由此范公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写下了字字珠玑、气势磅礴《岳阳楼记》。
百花洲即是书院也是园林,它楼台亭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生辉,曲径通幽,移步换景,颇具江南水乡风韵;当你登临春风阁可俯瞰花洲书院时,或许耳边依稀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名篇佳句萦绕。
邓州古称邓国是邓姓的发源地,在邓州市夏集镇邓营村,邓姓先祖祠堂清楚记载了邓姓的起源;邓州还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位于邓州市穰东镇西1.5公里张寨村,现立一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并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
历史的长河随着时间流逝涛涛奔涌,无法挽留,但见证历史的建筑却仍可供后人瞻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