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胸怀天下的历史名楼
文/周岑岑
还在我年幼的时候,岳阳楼便矗立在我的心中了。
因为《岳阳楼记》是父亲倍爱的名篇,从小到大,我不止一次地聆听父亲背诵这篇千古流传的佳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深植于心田。每每听着父亲慷慨激昂的诵读声,看着父亲沉浸其中的神态,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神情不由自主地庄重起来。
少年时期,认真学习了这篇课文,更加透彻地领会了其中饱含的强烈家国情怀,我也像父亲一样爱不释手,倒背如流。内心不仅对范公仲淹情系苍生心牵社稷的崇高政治品德高山仰止,也对登临岳阳楼充满了无比向往。
就这样,一座千古名楼和一篇千秋文章,一直在我心中交相辉映。
我时常想,若只读其文,而不登斯楼,岂非人生一大憾事?所以,很早就把雄峙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列为此生必去的地方之一。
今年春节,终于得偿心愿。父母计划利用春节假期与亲友一起自驾游,我和父亲不约而同选择了岳阳楼。驾万里长风,满怀朝圣之心,忘却了旅途劳顿,全家人一起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此行于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圆梦之旅,更是一次精神和灵魂的洗礼。
这座千古名楼,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凝重。
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病死于巴丘,鲁肃接掌水军后,在巴陵山上修筑了用以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兵台。台高数丈,可将洞庭湖中一帆一卒尽收眼底。这座楼台,便是岳阳楼的前身。时至西晋、南北朝时期,此楼台被称为巴丘城楼。彼时的城楼虽然用于军事,但那壮美的风光,吸引了不少骚人墨客来此登楼作赋,把酒吟诗。“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最先描绘出巴丘城楼的地理位置和壮观景象。直到唐朝,这座楼台始称岳阳楼。大唐是诗歌怒放的盛世,岳阳楼近瞻洞庭,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引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巴陵胜状,抒胸中块垒,岳阳楼便又吟咏之声不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尤以诗圣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令人感怀。
然而,岳阳楼真正得以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楼阁,范仲淹受嘱作文之后。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年)春,与范仲淹曾同举进士有着过命之交的滕子京,因在泾州保卫战胜利后,大设牛酒宴犒劳羌族首领和士兵,被告发滥用官府钱财而遭弹劾,从刚擢升的京官一贬再贬,三贬到偏僻的岳州小郡巴陵。如果是计较个人得失的官员,三贬至偏僻小郡,恐怕早已心灰意冷了。但滕子京心中装的不是个人荣辱,而是黎民百姓、江山社稷。到巴陵后,他修长堤以防洪,扩学堂以兴教化,夙夜在公,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称赞,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早已凋敝不堪的岳阳楼。
楼修葺后,为共襄这“一时盛事”,他写信给挚友范仲淹,嘱其作文记之,并随信附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供范公“涉毫之际,或有所助”,意思是作参考启发之用。也就是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并未踏足巴陵,也未泛舟洞庭湖上,更未亲自登临岳阳楼。那时的范公,因“庆历新政”遭当朝保守派攻击为“朋党”,自请由参知政事外放,再请贬为邓州(今河南省南阳市)知州。同是天涯沦落人,又是过命之交——泾州保卫战大捷,就是范公率兵指挥。因此,对子京所托,范公自是毫无二话。虽然没有登临岳阳楼,但范公早年随继父在洞庭湖畔的澧县和安乡县读过书,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象犹然澎湃在胸。
于是,范公假楼写湖,凭湖抒怀,一篇饱含家国情怀、光照千秋的传世名篇,从激荡已久的心中喷薄而出。楼记中,范公借描摹洞庭湖阴晴变幻的不同景状,探究缅怀“古仁人之心”,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政治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苍生百姓、对国家社稷的使命和担当跃然纸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忧乐观更是震古烁今,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为官者,直到今天,仍然不失光彩,仍然是当代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追求的境界。
言为心声,文乃其人。范公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令其多次因谏被贬谪,同朝为臣的梅尧臣曾作《灵乌赋》,极力规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打心眼里感激梅尧臣,回作了一篇《灵乌赋》,以明志向,强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为国尽忠的凛然大节。尽管仕途多舛,尽管屡遭贬谪,但从《岳阳楼记》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范公激荡在心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政治胸怀,多么难得的为官品德啊!
楼以文显,地以人传,岳阳楼何其幸哉!凭着范公的这篇《岳阳楼记》,不仅成为享誉至今的中国四大历史名楼,而且成为中国历代无数文人贤士和为官者的精神庙堂。且不说其建筑本身的美轮美奂,气度神韵,作为凝聚着“胸怀天下”情怀与境界的标志性建筑,岳阳楼的思想、政治、文化高度,已远远胜过天下任何一座琼楼玉宇。
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西望,眼前是“湖水连天天连水”的八百里洞庭。更远处,是“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洞庭君山。置身楼头,如临仙境,湖山胜景,尽在眼中,令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是雄浑壮美、水天一色的八百里洞庭,托出一座金碧辉煌、气宇轩昂的岳阳楼,更是范公的不朽文章,将岳阳楼推向极致,让其从此名冠天下,益增其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一样,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岳阳楼也饱经沧桑,几经战火、洪水,几经损毁,几经重修。在她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岁月中,仅有据可查的就多达三十余次。历史的车轮驶进光辉灿烂的新中国,岳阳楼披上了绚丽的霞光。在党和人民共同努力下,岳阳楼又以崭新的风貌、秀丽的风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巍然耸立,绿枝环绕。檐牙吸天地之灵气,窗轩纳日月之精华。
此刻,我脚下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范公作记的那座岳阳楼了,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重修的。
这座承载着历史风云变幻的名楼,屡毁屡修,我想,重修的不仅仅是一座楼,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的传承赓续!千百年来,在这种崇高深厚的家国情怀的濡染熏陶和激励下,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多少革命先辈为国捐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努力奋斗。
站在新修的岳阳楼上,驰目八百里洞庭,思接千载之古仁人,我的心潮澎湃,眼前浮现出当年的滕子京,浮现出奋笔疾书《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浮现出一个又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志士仁人和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
在感受“古仁人”之心的同时,我也深切地体悟到,人生贵有大境界,生
命须有大气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抛开个人的命运沉浮,位卑未敢忘忧国,举凡天下英伟磊落之士,无不如此。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眺望着波涛滚滚的洞庭湖,心中的思绪和眼前洞庭的苍茫云水汇聚在一起,翻腾不息。我和父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再次背诵起范公的《岳阳楼记》,引得游人纷纷注目,通晓此文的人也跟着我们一起背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箴言被吟诵再三,回荡在胸怀天下岳阳楼上。
作者简介:周岑岑,出生于八零末九零前,安徽淮南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青海湖》《参花》《东方散文》《作家天地》《科尔沁文学》《中国房地产业》《重庆法制报》《中国发布网》等全国各级报刊、网站,作品均收录在《全国诗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篇》《鸿烈—西散原创年度优秀作品精选散文集》《精短散文佳篇选粹》等各类文本、选集中。曾获“首届蔡文姬文学奖”、首届“李清照文学奖”、首届“梅娘文学奖”、“第五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著有散文集《前世今生,只为一个约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