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图片 >> 正文 >> 正文

苏东坡跟红楼梦能搭上关系吗不光能,而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12/10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跟清代小说《红楼梦》能搭上关系吗?能。不光能,而且大有关系。贾政的小书房叫“梦坡斋”,此“坡”正是“坡仙”苏东坡;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表字“颦颦”,都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减字木兰花》,词中有句“敛黛含颦喜又瞋”,不但将“黛”“颦”二字融于一体,其“喜又瞋”的形象,也与黛玉的情貌特征十分吻合;另外,《红楼梦》里引用、化用苏东坡的诗句,如“只恐夜深花睡去”“东风袅袅泛崇光”“自笑平生为口忙”等,可谓不胜枚举。

中秋将至,说起赏月,定然绕不过苏东坡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如南宋诗论家胡仔所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红楼梦》里写中秋赏月,写得最淋漓尽致和诗意盎然的当属第七十五、七十六这两回。曹雪芹用整整两回文字写成中秋赏月大文章,字里行间却无不闪耀着苏轼的光芒。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清代孙温绘

月曼清游图之八月琼台玩月清代陈枚绘

观月宜至开阔处

赏月去哪里最好?苏东坡的答案是:宜到开阔处。苏东坡的赏月佳作,最著名的是“一词两赋”。“一词”就是前面说到的《水调歌头》,“两赋”则是《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无论是《水调歌头》的“我欲乘风归去”,还是《赤壁赋》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后赤壁赋》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都是在极开阔处才能写出的感受。

其实,于开阔处赏月,是唐代士大夫就有的传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告诉我们:雄浑壮美的月色只有在宽敞开阔处才能一览无余。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荣国府过中秋节,有这样一段文字:

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王夫人笑道:“都已预备下了。不知老太太拣那里好,只是园里空,夜晚风冷。”贾母笑道:“多穿两件衣服何妨,那里正是赏月的地方,岂可倒不去的。”

大观园之大,书中有明确交代,是周长“三里半”。有人算过,大致相当于2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贾母说“那里正是赏月的地方”,这句话接在王夫人“园里空”的话后面,表明贾母对于“赏月宜到开阔处”的苏东坡式赏月观深有同感。

登高望月天地宽

赏月,不光要选在开阔处,还应择一高处。这样才能既观赏到天宇澄澈的壮丽,又能体会到天地同辉的雄浑。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贾母带领众人进大观园赏月,有这样一段描写: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

这一段文字颇耐人寻味。清代学者张潮用“看月亮”来比喻三种不同的读书与人生境界。第一种,“隙中窥月”,从一道缝隙中看到的月亮即使不是残缺不全,也会因空间的极度挤压而令人气闷;第二种,“庭中望月”,虽说仍有井中观天之感,但胸襟、气象已然打开,外界约束逐渐退去;第三种,“台上玩月”,独立高台之上,只见天地空阔,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毫无滞碍。

贾母能提出“赏月在山上最好”,表明她在亲身经历了贾府“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一步步走到“盛筵必散”的过程,对人情世态早已了然于胸,进入了张潮所说的人生第三种境界。

苏东坡还有一首《念奴娇·中秋》,就是写登高望月,词中写道:“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魄来指代月亮。古代伟大的文人士大夫之所以令人景仰,不仅仅在于其绚丽出众的才华,更在于其巍峨博大的人格。中秋之夜,登高赏月,让宇宙的浩渺与永恒涤荡我们胸中的琐碎和烦恼,让我们在忙忙碌碌的庸常岁月里抽出一点点时间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又何尝不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临水赏月景更妙

杭州西湖的著名景点“平湖秋月”有一副对联:“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说的就是临水赏中秋之月。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贾母等人在山上赏月,史湘云拉着林黛玉作诗联句:

黛玉见他这般劝慰,不肯负他的豪兴,因笑道:“你看这里这等人声嘈杂,有何诗兴。”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

这里史湘云道出“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她用来描述“山上赏月”的“山高月小”一词直接摘自苏东坡的《后赤壁赋》。她与林黛玉联句,吟出了“寒塘渡鹤影”的佳句,也是化用了《后赤壁赋》里的一段:“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后来妙玉将她二人请入栊翠庵,并续写完成了湘、黛的联句诗,其中“箫增嫠妇泣”出自苏东坡《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妙玉续诗中还有“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两句,则是出自苏东坡《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史湘云与林黛玉去凹晶溪馆联句,有这样一段描写,深得水边赏月的妙处: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

苏东坡的《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均是临水赏月的扛鼎之作。《赤壁赋》里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赤壁赋》里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已成为临水赏月的千古绝唱。

东坡这些名句,还可以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起品鉴。同样是在水边赏月,一个是在长江之中,一个是在洞庭湖边;一个奔流不息,一个烟波浩渺;一动,一静。不同的是月与水的映照互动,相同的是“宠辱偕忘”“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情怀。

暂且做个“闲人”

张怀民绝对想不到,他会因为苏东坡一篇仅仅85个字的短文而在九百多年后突然变成“网红”,并使“怀民亦未寝”成为一个著名的“梗”。这篇短文就是《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篇短文的精华就是最后一句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于元丰二年(年)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被诬告陷害,遭遇“乌台诗案”,当年八月至十二月身陷囹圄,受尽折磨与羞辱。元丰三年,他以戴罪之身被贬至黄州,有虚职而无实权,领不到俸禄,且要随时接受当地官员监管。在食品短缺的情况下,苏轼在州城旧营地的东边开垦一块荒地,亲自耕种,他将此地命名“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到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已在黄州贬居将近四年。从少年科场得志、连续多年担任地方主官(知州),到贬官落职,成为一介“闲人”,基本断送政治前途,其间的落差是巨大的。然而苏轼却以惊人的豁达乐观坦然接纳了这一切,并且一到黄州即跟当地平民交朋友,做好了当一辈子黄州百姓的心理准备。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与胸怀!

《红楼梦》用了整整两回书来写大观园里的中秋赏月,其实真有“闲心”赏月的唯独贾母一人而已,其他人都是强打精神在陪她。第七十六回写道:

王夫人笑道:“今日得母子团圆,自比往年有趣。往年娘儿们虽多,终不似今年自己骨肉齐全的好。”贾母笑道:“正是为此,所以才高兴拿大杯来吃酒。你们也换大杯才是。”邢夫人等只得换上大杯来。因夜深体乏,且不能胜酒,未免都有些倦意,无奈贾母兴犹未阑,只得陪饮。

两个“只得”写尽了王夫人与邢夫人等无心赏月、勉为其难的心理状态。其实也不光是这些长一辈的太太们如此,连宝玉和探春等青年公子、小姐也都各有心事,提不起赏月的劲头:

宝玉近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王夫人再四遣他去睡,他也便去了。探春又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

书中借史湘云之口感慨说,“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又借林黛玉之口加以总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

其实他们再怎么“不趁心”,又如何能跟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处境相提并论?苏东坡另有一篇短文《记游松风亭》,值得那些总感到生活“不趁心”的人细细品味一番: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在中秋月圆之夜,何妨问问自己,“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让我们暂且放下重负,做个“闲人”,择一开阔临水之处,登上高台,让圆月的清辉带走身心所有的疲惫。

(原标题:苏东坡在大观园“赏月”)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张德斌

流程编辑:L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