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文
水的行走
文/沈念
水,从四面八方走来,汇聚成湖湘大地上鼎鼎有名的洞庭湖。
一湖水,给了这城市灵性、厚重、声名,也给了这城市刁难、悲痛、漂泊。
七八年前,城市滨水的岸线建起了风光旖旎的沿湖风光带。每天都有休闲的人、散步的人、看湖的人层出不穷地光顾这里。他们共同目睹过圆鼓鼓的太阳,从远处湖洲的芦苇丛中,纠结着朦胧的雾气,浮上来或沉下去。
翻开尘封的史册,原为古云梦泽一部分(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的洞庭湖,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记载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指出,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盛弘之《荆州记》中描绘:“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青草就是当时洞庭湖的通称。可这些历史的文字中,谁也没道出湖的生命几时诞生。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地壳运动造就了它,历史传说解密了它。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都源于此。湖区广为流传的是,农历二月二日,龙王为下嫁湖区恶毒财主家的三公主所遭历的不幸报仇雪恨,“龙抬头”,地裂天崩,方圆八百里陷落积水成湖。当地百姓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把这一天当成了洞庭湖形成的纪念日。
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远眺这个马蹄形盆地出现的湖泊,但见湖湘儿女的母亲河湘江滔滔北去,万里长江滚滚东逝,湖湘大地上众多有名无名的河流情牵此地。没有哪一座湖泊具有她这般的包容。她就像覆盖源头支流的树冠,苍翠葱茏,茂盛蓬勃。
汨罗江是湖的源头支流之一。和朋友谈起曾逐水而沉的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行吟诗人,笔下洞庭那么神奇。湘君和湘夫人这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轻快如飞的桂舟,在娓娓动听的箫声中,飘曳于秋风袅袅的洞庭秋波之上。再回溯时光深处,李白、杜甫、韩愈……那些伟大诗人的脚步、诗情,曾经跟着水流一起行走、涌动。慈氏塔、岳阳楼、怀甫亭、仙梅亭、吕仙祠……这些见证历史的建筑,至今还依湖而望,以建筑的语言续写着湖的人生,铸造着湖湘大地地域文化的符号与标志。
人赖以生存的湖,也有过狂躁和残暴。湖波翻滚,洪水滔天,挣脱困缚的龙王爷怒发冲冠,湖堤破溃,一片片砖屋瓦舍与粮棉作物被夷为平地。仓皇的人们只有收拾仅存的家当,迁往垸外的高地。这些年来的退耕还湖,三峡大坝的筑立,留下的是一道道高筑的坚堤。沿堤看湖,倒变成了欣赏湖区最美风景的理想之地。
水的行走打开幻想的空间,和朋友拍落白日行走的疲乏,闲坐新修成的岳阳楼景区仿古城墙内的茶肆,漫谈湖的前世今生。这湖,夜色中是那么从容,不急不缓日夜不息地奔流着,有谁知道它背负了多少堆弃的污浊、承载了多少强加的痛苦、宽容了多少恶意的索取。可她仍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对待着湖边栖居的人们,无怨无悔。(文章有删节)
作品赏析
伴水而生,与水同行
赏析人/周宇晨
人,总是在学习如何与水相处的。《水的行走》以蕴藉深远的文字,审视着洞庭湖与湖区人们绵延数千年的相依相偎。
文章追根溯源,思考着这一湖水从何走来。湖的由来,湮没在历史的浩瀚烟波之中,多情之人便以想象试图赋予其源头——在娥皇、女英寻夫不得的凄婉哀绝哭声之中,在龙王惩处恶类的地裂天崩轰鸣之中。
先人绕水而生的遐想与情思,从此有了流淌的方向。自屈子开始,这一方天地之间的诗意伴随着湖水,淌进了后世血脉中,与湖边长久矗立的亭台楼阁、宗祠庙宇,共同谱写成湖湘文化符号。人为水寻得归宿,水孜孜不倦地孕育着人类文明。探索水的起源,亦是追溯我们的文化根基。
沈念是满怀着敬畏与眷恋去书写这湖水的。敬这湖水给予城市以“灵性、厚重、声名”,畏它面对着人类肆意侵占也有“狂躁和残暴”。然而这洞庭湖转眼之间便对人类的悔改予以宽容,它仍如苍翠葱茏的树冠般对众多支流予以包容。跨过历史的曲折,如今的它仍“不急不缓”、日以继夜从容行走。“母亲”二字涵盖了这湖水的深情,亦表达了作者的眷恋。
为此,连带着这湖边之景也都含着别样意趣。沈念写到太阳之圆鼓鼓,雾气之忽沉忽浮。正因湖水之深沉,这四周的灵动与可爱也就有了体现,两者共同交织成湖区人们在繁忙喧嚣中可以共享的旖旎。
孔子于水中悟出九种美德,感叹“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老子认为水滋润万物却不争,赞美“上善若水”。伴水而生,我们探索着文明的来处;与水同行,我们寻觅着灵魂的归途。
解题练手
1.结合文章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
2.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湖水怎样的情感?
出题人/周宇晨
参考答案
1.①历史记载中,找不到湖从何时诞生的相关文字,这成了无解的问题,因此说“湖没有源头”。
②人们试图用历史传说去解密湖,以龙的纪念日——二月二日定为洞庭湖形成日,洞庭湖于这些传说中拥有了源头。
③湖极具包容性,湖湘大地上众多有名无名的河流最终汇集于此,这些支流都是其源头。
2.①敬意:湖水孕育着湖湘地域文化,因之产生的神话传说、诗歌词赋和历史建筑等,给予城市以“灵性、厚重、声名”。
②畏惧:湖水面对着人类肆意侵占也有“狂躁和残暴”,洪水滔天,湖堤破溃,使得人们只能仓皇收拾家当,被迫远迁,给这城市带来了“刁难、悲痛、漂泊”。
③眷恋:湖水无论曾遭遇多少污浊、痛苦和索取,面对人们如今的退耕还湖仍然选择了宽容,如母亲般无怨无悔。
——本文原载省级刊物《十几岁·高中生阅读与写作》年8月刊
人物介绍|PROFILE
周宇晨,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年当选区人大代表,现任高二语文备课组长。教学中,尊重爱护学生,历次学生满意率调查均为%。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比赛和语文学科素养比赛,省一等奖1人次,省三等奖2人次,市级奖项18人次获奖,6次评选为“优秀指导老师”,年荣获市教育局颁发“最美阅读推广人”称号。业务上积极进取,论文及教学设计获省一等奖3篇,省二等奖1篇,市级奖项4篇。参加现场教学比赛获市级一等奖和校级一等奖,撰写诗文获市特等奖,并有2篇作品发表。3次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获评为“先进工作者”,年获“芙蓉标兵”称号。
文:周宇晨
审核人:官孟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