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夏晴
我国对“四大”现象还是比较推崇的。君不见有四大发明、四大美女、四大书院、四书五经、江南四大才子、远古四大神兽之说,民国时期还有四大美男、四大才女的说法。
长期以来,公认的名楼,只有江南三大名楼实至名归,它们分别是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座楼,凑成“四大名楼”,应该不难吧。华夏大地如此之大,名楼众多,难道还凑不成一桌麻将?
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楼之所以有名,必须要有气质相衬才行,那如何才能判定有气质,套用一句评书的说法就是“有诗为证”。当然了,这里的诗,也包括名人文章、题词、楹联、书法、神话、典故等文化因素。先来看看三大名楼的气质。
滕王阁
相传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滕王李婴始建,已经有多年,先后兴废28次。滕王阁依城傍水,风光旖旎,历代骚人墨客多会于此,像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等都不止一次地到此游览,且都留下珍贵的丽词华章。
滕王阁之所以声名遐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特别是其中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全篇传唱千古的公认绝句。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此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史称“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年),也是屡建屡毁,达30余次之多。这座建在临江的山巅上楼阁,本出于军事需要,但后来成为文人荟萃,吟诗、会友、宴客、赏景的游览胜地。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都登临吟哦。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唐代诗人崔颢写的名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也曾登楼有感而作诗,但看到崔颢的诗之后,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声大盛。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以此楼写下了名篇,“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充分展现了伟人的豪迈之情。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洞庭湖畔,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岳阳楼始建于公元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同样也是屡毁屡修,今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年)重修的。历史上,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公元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尤其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为千古名句。
按照“有诗为证”的说法,有一座楼也被历代著名文人题咏,其中就不乏李白、杜甫、王勃、陆游这样的牛人;而且数量极其多,诗篇多达篇,远远超过前面三大名楼(黄鹤楼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却远不能与“三大名楼”齐名,连填入四人麻将桌那个空位都略显单薄,这就是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越王楼。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龟山之巅,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其规模宏大、富丽堂皇,重修后楼高达99米,这样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雀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实属很霸气。它的诗篇虽多,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诗篇虽多,可惜没有一首名气大的,也没有在民间传唱。这好比,如单从诗的数量而言,乾隆皇帝写的诗数量是最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人,没有一个能超越他的。越王楼徒有数量而无质量,所以只能屈称“天下诗文数量第一楼”。
我觉得有分量和气质补填空位,凑成“四大名楼”的是山西鹳雀楼。理由是,它有历史,也有名篇传唱。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不过很可惜毁于元初,之后一直没有重建,不像前面的三大名楼,屡次重建。直到年12月才破土复建。该楼原是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其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会于此,并留下许多不朽千古绝唱。传唱千古的名篇,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缩上所述,要说中国四大名楼,本人认为名单是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你们觉得呢?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