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啊,杜甫。
李杜李杜,大唐诗坛的双子星,我爱李白的浪漫绝尘,那是我作为一个人的理想生活;相比之下,杜甫好像有点逊色,他的诗没有李白那么痛快淋漓,他做人也不像李白放荡不羁,人人都想成为李白,至少跟李白交个朋友,但恐怕少有人想成为杜甫,毕竟老杜所受的苦,一般人承受不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欲登岳阳楼,先看洞庭水。岳阳楼就在洞庭湖旁边,登楼即可窥见洞庭全貌。
这洞庭湖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可不一般,老早老早屈原大大在九歌中就写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又有李白《游洞庭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你想想,屈原李白都点过赞的旅游景点,杜甫想拔草都拔不掉。
所以杜甫一上来就“昔闻洞庭水”,然后才“今上岳阳楼”,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洞庭湖的秀丽风光,心中充满了向往,但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飞机高铁,想去旅游还是很困难的。今天我终于迎来了机会,可以亲自登顶岳阳楼,俯瞰洞庭水。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楚国,约等于今天的江苏两湖地区,坼(chè)是分裂、分开的意思。大概洞庭湖这里就是当年吴楚两国的国界线吧。杜甫从岳阳楼向下看,茫茫一片湖水没有遮拦,什么两国的分界线,不存在的。
乾坤代指天地,头上是天,天光云影,脚下是水,波涛起伏,水天相接,杜甫站在岳阳楼上,就好像随着洞庭湖中的波涛,在天地之间起伏,这就叫气势,洞庭水浩瀚无涯,仿佛把天地都笼罩在其中。
是洞庭湖笼罩了天地,而不是天地笼罩了洞庭湖,这是杜甫“昔闻”洞庭之美,心中常怀着向往,如今终于登上岳阳楼、望见洞庭水,了却了心中的夙愿,多么欣喜啊。所以这两句写得非常雄伟有气势。
但是。
这两句诗确实有欣喜、有气势,可他都感受到了天地之间的起伏,这是一种动荡。联系时局,当时大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官军刚刚收复了河南河北,战乱还未彻底平息;再联系自身,数不清这是漂泊的第几个年头了,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所以,在欣喜和雄伟之中,还藏着杜甫内心深处的动荡不安之感,这不是过度解读,且往下看。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一联十个字,真是不要太妙,“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是在今昔的对比中,衬托出夙愿得以实现的欣喜,接着“吴楚东南坼”烘托出洞庭水的浩瀚雄伟,然后“乾坤日夜浮”在洞庭水和岳阳楼的雄伟浩瀚中,隐隐地体现出一种动荡不安,然后一个转折,坐实了内心的动荡不安,也证明了前面的说法并非过度解读。
如果前两联仅仅是欣喜、雄伟,那此时登上巍峨高耸的岳阳楼、望见浩瀚无垠的洞庭水的杜甫,必定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可惜时光不能回转,五十多岁的杜甫在向远处望去,满眼望见的不是二十岁的自己,而是垂垂老矣: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所以说杜甫是真的苦,亲朋好友不说,连小儿子都在饥寒交迫中饿死了,我说杜甫最爱提到一句诗“致君尧舜上”,他还“窃比稷与契”,这都是历史上的圣人、贤人,杜甫以他们为榜样,可是到如今得到了什么呢,“老病有孤舟”,年轻时的理想一个也没有实现,反而落下一身病痛,现在也不追求什么理想了,只希望这一叶孤舟,能载着我回到故乡去吧。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一联真是杜甫伟大的体现,你看杜甫都经历了些什么,想见朋友,结果“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心疼儿子,结果“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思念妻子,却只能“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好嘛,亲人朋友都没有,你好歹给我个不错的身体吧,结果呢“行步欹危实怕春”,走路都困难了,自己这幅病态都不好以面对生机活力的春天,好家伙,现实的残酷把人老杜都整得自闭了。
但是,又一个但是。
就这样一个杜甫,他最后想的还是家国百姓,“戎马关山北”,祖国北方还有多少地方在经历兵荒马乱,还有多少叛军没有彻底平定,战争一日不停,百姓又何来平安生活?我如今在洞庭湖上看到这大好河山,真是忍不住哇哇大哭,“凭轩涕泗流”,可以想见这个白发搔更短的垂暮老者,倚在岳阳楼的轩窗上痛哭流涕的样子。
这就是杜甫啊,即便是自己遭遇了多少不幸、命运带自己有多么不公,可他始终心系天下,从来没有想过要从生灵涂炭的现实中逃出来独善其身,一直到他临死的最后一刻还是这样,浪漫不羁的李白也许就很难做到,所以我认为杜甫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李白的。
承载着老病的那一叶孤舟,最终也没能带着老杜回到故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