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聊李白和杜甫的那点儿事。
前面提到,乾元二年(年)的秋天,当寓居秦州的杜甫日夜为李白忧心时,李白正兴致勃勃地畅玩山水。
他南游洞庭,与“夏十二”同登岳阳楼,心情十分畅快——“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作《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在岳州(今湖南岳阳),他还碰到了李晔、贾至,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纵酒狂歌,欢饮达旦,李白诗兴大作,一口气写下五首诗,是为《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李白遇赦至岳阳写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他似乎忘记了曾与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杜子美。所以,遇赦后的那段时间,李白的生活中没有杜甫……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唐代:李白其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杜甫在《天末怀李白》诗中猜想,李白行至潇湘洞庭一带,应该会去汨罗江畔与屈原倾诉衷肠,并写诗相赠——“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事实上,李白的确来到了洞庭湖,想要凭吊的却不是屈原,而是湘水之神——湘君。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首二句一写西望洞庭之水,二写南眺洞庭之天,将洞庭湖的浩渺宏阔描绘得十分动人。接着以“秋色远”和“不知何处”,写湘水之神缥缈无方,间接地流露出迁谪之感。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唐代:李白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第二首,我们都比较熟悉,选编者一般将其单独出来,题作《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此写月夜泛舟洞庭湖的情景,着重刻画月色之妙,其中“乘流直上天”、“买酒白云边”的表达非常李白,一读就上头,不饮也易醉。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唐代:李白其三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第三首提及诗题中的两个人“族叔刑部侍郎晔”、“中书贾舍人至,即李晔、贾至。李晔是李白族中的叔叔,曾担任刑部侍郎,乾元二年(年)因遭诬陷被贬,行至岳州与李白相遇。贾至,诗人,曾任中书舍人,乾元年间被贬为岳州司马。李白、李晔、贾至,都是才高而命蹇之人,三人聚到一块是何种情景呢?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二句,以洛阳才子贾谊比贾至,惜其贬谪;以东汉名士李膺比李晔,美其名望。二人远谪至此,想到长安之乐,不知他们还会发笑否——“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桓谭《新论》有“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笑”之句,李白这里对其进行了化用,以“不知”作否定,写尽了贬谪之人内心的痛楚。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唐代:李白其四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第四首写纵游之乐。首句“秋月辉”点明夜深,次句“早鸿飞”则写秋深。后二句写醉饮欢歌,而不觉秋霜侵衣的寒意。刘须溪曰《李杜诗选》评曰:“自是悲壮。”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唐代:李白其五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最后一首赞美洞庭湖的空灵明净夜色。“帝子潇湘”即指湘水女神湘夫人,相传,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却见秋风袅袅,木叶纷飞。“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二句便是对这个传说的高度概括。在内容是上,这里与第一首的“不知何处吊湘君”,首尾呼应。
至此,组诗以吊湘君始,以怀湘夫人终,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明丽的秋景,也反映了李白渴望重返长安的心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