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学习要点,后面还有针对性的中考题型训练及练习答案,提前学习也不错,收藏。
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积累再运用的过程,特别是古诗文对于我们来说,相对比较生涩,而且文章中重点的字词句及内容更是需要去识记背诵。所以老师精心梳理了《鱼我所欲也》学习的重点,图片是可以下载打印的,希望你学有所获。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中考题组训练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题目。
1.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A.益处/戴;B.贫穷/穷尽,走完;C.侍奉/供给,供养;D.这样。
2.下列黑体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D.为宫室之美不足为外人道也
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B.介词,比;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为了/向。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A.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注意“亦”字要翻译到位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二阅读两段选文,完成题目。
见。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x27;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A.能谤讥于市朝 B.欲报之于陛下也
C.舜发于畎亩之中D.是贵义于其身也
A.介词,在;B.介词;给;C.介词,从;D.与例句中的“于”均为“介词,比”。
2.下列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所恶有甚于死者(讨厌,憎恨)
B.故患有所不辟也(担忧)
C.蹴尔而与之(踩踏)
D.今谓人曰(对……说)
B.患:祸患,灾难。
3.对比分析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文中的“本心”即人的羞恶之心。
B.文主要围绕“万事莫贵于义”这个观点展开论述。
C.两文“义”的内涵都是指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D.文运用举例、对比的方式说理,通俗易懂;文则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把道理说深说透。
D.文是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进行论证,从而得出“万事莫贵于义”这一观点的。
4把洗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5.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主观题要多答些要点才能得高分
附文参考译文: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16.html